为什么我们要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3:00:14
为什么我们要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为什么我们要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为什么我们要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中华儿女与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一次,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这个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处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学院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器骧教授指出,“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即是多源,既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正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生东夷的伏羲与出生南蛮的神农都比出生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好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像中华民族一元论挑战,大胆指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生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生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后来由于东南百越地区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来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又由过去的三分法修正为四分法.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被彻底推翻了.因此,用“炎黄子孙”或者“黄帝子孙”来代表“中华民族”是以偏概全,显然不妥的.
海外华人与华族
“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虽然古已有之,但是过去用的不多.直到改革开放,随着许多海外华人的归来,此语才在报刊上大量出现.海外华人之所以乐于用“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来节制中华民族,笔者认为,愿意如下:
一、缺少更为恰当的名称可用.我们的海外华人大量出国的时候是在清代,当时是异族入主中原,汉人受到迫害,凡是亡命国外、蓝几天要的海外华人,多有一段悲惨的历史,对清王朝抱有敌对情绪.许多民间组织更是公开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要他们说自己是大清国人,他们当然不愿意.何况清廷也十分顽固,认为出国即叛国,视他们为自弃王化的顽民,对他们采取一种鄙视又仇视、既不承认有不保护的恶劣态度,处处加以打击,使他们沦为没有祖国的海外孤儿.他们很难选择一个适当的自称,只好怀恋祖国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自称汉人或唐人.
二、为什么选择“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并非乐意迁移与到处流浪,而是按土重迁,留恋故国田园祖宗坟墓的民族.海外华人的祖先由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例如荒灾,战乱,地少人多谋生不易而冒险犯难,扬帆出海,心情沉重,前途渺茫.到了海外之后,手无寸铁、没有半点特权,只有靠自己艰苦奋斗,比与当地民族和平相处,才能立足谋生.但是他们所接触到的许多别的民族,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有黄种人,其历史文化全部都没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即使他们当时事事不如人,只要一想到自己是“炎黄子孙”,马上心情振奋,豪情满怀.因为词语包含了一下丰富的含义: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的处境不管如何困难,生活不管如何艰苦,都要努力奋斗,为祖国争光,不能辱没先祖.“炎黄子孙”一语,久已成为海外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
三、“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语,又成为海外华人互相团结的一条纽带.离乡万里,举目无亲,一旦遇到“炎黄子孙”,自然亲如家人.数百年来海外华人的生存、发展、团结、奋斗,可以说是从“炎黄子孙”一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时至今日,用“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民族的别称,固然不妥;但是回顾历史,就会看到此语在海外华人力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我们在学术研究与外交场合中固然不宜使用此语,以免产生误解;但是在一般场合,民间场合,为了增进情意,根据语言学“约定俗成”的原则,对“炎黄子孙”一语,但用无妨,
中华民族一词正式形成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正式的简称.对于国名我们可以建成中国,对于族名却不能简称为中族.把中华民族简称为汉族更加不行,因为这就排除了汉族以外的许多少数民族.但是简称为“华族”是可以的.“华族”的词源来自海外华人,例如新加坡把国内的马来人称为马来族,也就相应地把华人称为“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