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的具体简介五位就行 我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0:02:11
物理学家的具体简介五位就行 我急用
物理学家的具体简介
五位就行 我急用
物理学家的具体简介五位就行 我急用
李政道(192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抗战时期在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在贵州省)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96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解决了当时的θ-τ之谜——就是后来称为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中宇称守恒,那么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是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该是同一种介子.他们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李政道十分关心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1980年以来,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他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杨振宁(192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去美国留学,在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导下研究理论物理,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49-196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年起任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尔斯共同提出杨-密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基础.另一项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提出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为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1949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模型.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与李政道和奥赫梅合作提出在β衰变中不仅宇称不守恒,而且电荷共轭也不守恒;与李政道合作、与朗道和萨拉姆各自独立地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组合宇称(CP)守恒的假设.1959-1962年,与李政道合作实验分析高能中微子和W粒子的研究.1974年-1975年与吴大峻合作提出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以及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67-1985年与邹祖德合作提出高能碰撞理论等.在统计力学方面,1952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相变的理论.1966-1969年间与杨振平合作得到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在凝聚态物理方面,1961年与拜尔斯合作对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1962年提出非对角长程序观念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建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安培(André Marie Ampè 1775~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年少时就显出数学才能.他的父亲信奉J.J.卢梭的教育思想,供给他大量图书,令其走自学的道路,于是他博览群书,吸取营养;卢梭关于植物学的著作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
科学成就
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①发现了安培定则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受到极大震动,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两周后就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及从右手定则的报告,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
②发现电流的相互作用规律
接着他又提出了电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
③发明了电流计
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计.
④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他根据磁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构成磁体的分子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由于分子电流的存在,每个磁分子成为小磁体,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相邻的电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当时物质结构的知识甚少的情况下无法证实,它带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在今天已经了解到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绕核运动的电子,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
⑤总结了电流元之间的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定律称为安培定律.安培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为了纪念他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他在数学和化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他曾研究过概率论和积分偏微方程;他几乎与H戴维同时认识元素氯和碘,导出过阿伏伽德罗定律,论证过恒温下体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还试图寻找各种元素的分类和排列顺序关系.
3.“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将他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成为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麦克斯韦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的、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电动力学的先创者,他是当之无愧的.
这是我选择的五个人
http://www.mybetter.cn/renwu/tags/ceefc0edd1a7bcd2.html
你可以从这里面再自己选择感觉合适的,全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