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过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才有信息的交流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4:26:18
只有过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才有信息的交流吗?
只有过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才有信息的交流吗?
只有过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才有信息的交流吗?
不是的 举个例子,老虎属于非群体性动物,它在画自己领地时通过尿液,当另一只老虎走入它的领地时,会闻到气味就会知道这里有同类,它会选择战斗或离开,这也是一种交流
不是。
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社群行为离不开彼此的信息交流,它是行动协调一致的保证。根据信息源可将动物的信息交流分为三大类:
(一)化学通讯
动物通过释放和接收化学物质,达到彼此间的信息交流。这个过程叫化学通讯。它几乎存在于整个生物界。
漂浮于海水中的藤壶幼体是“闻”着成年藤壶散发的气味最终固着在其身旁的;昆虫体表可分泌不同的激素传递着聚集、跟踪、警报等不同...
全部展开
不是。
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社群行为离不开彼此的信息交流,它是行动协调一致的保证。根据信息源可将动物的信息交流分为三大类:
(一)化学通讯
动物通过释放和接收化学物质,达到彼此间的信息交流。这个过程叫化学通讯。它几乎存在于整个生物界。
漂浮于海水中的藤壶幼体是“闻”着成年藤壶散发的气味最终固着在其身旁的;昆虫体表可分泌不同的激素传递着聚集、跟踪、警报等不同信息;鱼的皮肤能释放警戒激素;戴胜鸟的尾脂腺释放出具有特殊臭味的油脂可显示它的存在;狗、虎等通过自己的尿液气味识别自己的子女和占有的领地或走过的路线。
动物对化学信息的接收器,主要有昆虫的触角,它可感知信息激素的一个分子所传递的信息;嗅细胞,水鳗的嗅细胞可感知2~3个化合物分子的接触;味觉细胞。
化学通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化学物质的专一性,使其传递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准确性;②化学物质在空间可保留较长时间,从而使它传递的信息具有时间的延续性;③化学物质的传递主要借助于空气流动,所以由此传递的信息具有远距离传递的可靠性。
(二)机械通讯
动物的发声引起介质的机械振荡,从而把声音传给其他个体。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叫机械通讯。
(1)动物的发声器 螽蟖可借助翅的摩擦发出几百赫到11万赫的声音;鱼类借助声肌和鳔也能发出声音;雄蛙将声带发出的声音通过鸣囊共鸣得以扩大;鸟类借助鸣管及其鸣肌可发出各种鸣啭;兽类借助喉内的声带和口腔的共鸣可发出不同的吼叫;海豚还可借助气管外的气囊系统,发出超声波。
(2)动物的听器 接收声音的结构叫听器。蝗虫膜状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蟋蟀的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海蜇口腕的听石可感知次声波的冲击;脊椎动物的听器随进化而不断复杂化:鱼只有内耳;两栖类始见中耳,中耳内有一块听骨;爬行类和鸟类内耳形成耳蜗,中耳内有一块听骨;哺乳类中耳出现三块听骨并出现外耳道和可动的耳壳,使接收声音的效果不断提高。
机械通讯的优点是:①机械通讯比化学通讯更丰富,它可通过不同的声波,传递多种信息;②机械通讯可有多种功能,通过双耳的接收,可辨知方向和障碍,这对于夜行动物尤为重要;③传递的信息准确性强,通过声音可寻找猎物或发现天敌。
(三)辐射通讯
它包括光通讯和热通讯。
(1)光通讯 利用光的传递达到信息的交流,称为光通讯。目前已发现千种以上动物能自身发光,深海中许多种类可发光,飞舞的萤火虫,甚至青蛙跳动着的心脏也能不断发光。一般认为生物发光是细胞内的荧光素在酶的催化下经氧化而发光的,这种光几乎不产生热量,称“冷光”。
更多的动物的光通讯是借助外光源来表达自己。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接收光信号的感受器。原生动物绿眼虫红色眼点是原生质内集聚的色素,使之具有感光作用;蜗虫的眼点是由感光细胞和色素层构成;蚯蚓、海胆、贝类体表分布着感光细胞;乌贼有较完整的眼,由假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晶体、视神经组成;昆虫的眼比较复杂,有单眼和复眼之分,单眼用于感光,复眼用于成像,虽然成像准确性不如哺乳动物,但它对运动的物体却十分敏感。脊索动物中,文昌鱼通体透明,大脑直接可接收光信号;鱼眼内有球形晶状体,缺乏调节晶状体曲度的能力;鸟的视觉最发达,眼球和身体的比远大于哺乳动物的比,其眼扁圆,适于远视,眼球外除巩膜外还有巩膜骨保护,睫状肌为横纹肌具较强收缩能力,可瞬时将“远视眼”变为“近视眼”。
光通讯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是:①可准确表达动物实体和周围环境全部信息;②发达的视力可获得微小或远距离的信息;③传递信息丰富多彩,动物通过光通讯不仅可辨知动物的形态,种类,年龄,性别……还可以表达内心世界。
(2)热通讯 通过对热量的散发和接受取得动物间的联系,称为热通讯。
动物在新陈代谢中能不断辐射出热量;动物体表(特别是恒温动物)分布着冷热感受器,可以传递热信息。蝮蛇和响尾蛇在眼与鼻孔之间有异常灵敏的热定位器,能感知周围微小的气温变化,从而在夜间也能发现鼠类的活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