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怎么写!求范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4:38:43

说明文怎么写!求范文!
说明文怎么写!求范文!

说明文怎么写!求范文!
说明文要分很多类的
给你几篇范文借鉴一下吧
1、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中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中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中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有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两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暖,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2事物说明文《说屏》“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借鉴这两篇例文,琢磨一下吧,希望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