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10:16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背景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背景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竺可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根据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所介绍的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点没做过多的介绍,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内容,体会和积累形象生动的语言上,从而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身边的自然现象。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通过多...
全部展开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根据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所介绍的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点没做过多的介绍,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内容,体会和积累形象生动的语言上,从而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身边的自然现象。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通过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学及重要意义,也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科普知识的课文。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大意义?——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进行说明教学。使课文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从而,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的条理性,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积累,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身边的自然现象。
同时,对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本文的作者:竺可桢。也作了介绍,相信能激励学生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 在向老科学家学习同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一个个地予以破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