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德合并纪实?内幕?详情难道就没有德国方面的因素?德国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包括合并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4:27:59

东西德合并纪实?内幕?详情难道就没有德国方面的因素?德国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包括合并后
东西德合并纪实?内幕?详情
难道就没有德国方面的因素?德国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包括合并后

东西德合并纪实?内幕?详情难道就没有德国方面的因素?德国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包括合并后
1、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让东西德统一
  2006年1月,前苏联外长、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的最新回忆录《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问世.书中讲述了近15至20年来,谢氏亲身参与的国际重大事件,包括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东西德合并、苏联解体等.其中讲到东西德合并,戈尔巴乔夫起了关键作用.
  在回忆录中,谢瓦尔德纳泽说,东西德之所以能够合并,戈尔巴乔夫的作用很关键.当时,苏联在东德有数十万驻军.当东德局势开始失控时,如果戈尔巴乔夫动用军队维持秩序,本来很有希望阻止柏林墙的倒塌.但那个时候戈尔巴乔夫为了结束冷战,推行“新思维外交”,觉得柏林墙的倒塌未必是坏事.于是,戈尔巴乔夫一方面命令苏联在东德的驻军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亲自劝告东德领导人昂纳克“支持国内的‘民主改革’”,迫使昂纳克辞职.当东德的新任领导人莫德罗跑到莫斯科求救时,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冷淡之极,表示支持两德统一.最终,东西德于1990年10月3日合并.
  谢瓦尔德纳泽认为,两德的统一是件好事:“如果两德不统一的话,也许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已经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将是冷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让人难以预测,因为这里有50万军队……”
  因此可以说,戈尔巴乔夫是东西德统一的功臣.今日德国应该感谢并铭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就像今日俄罗斯还有原苏联应该感谢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
  2、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让苏联卸下包袱
  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在外交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与美国的关系继续恶化;在东欧的困难增长;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苏中关系紧张如旧.
  如同对国内问题一样,戈尔巴乔夫对当代世界的问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在苏共27大所作的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认为,已经“形成了一个矛盾的但却是相互依赖的在许多方面是完整的世界”.因此新思维外交哲学实际上表明戈尔巴乔夫抛弃了以军事实力作为保障国家安全基础和对外政策主要工具的传统观念,把赫鲁晓夫提出的不同国家制度的“和平共处”提高到“相互依赖”的新境地,否定了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新思维使苏联对外政策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择其要者有:
  1987年12月,苏联和美国签署了《消除中短程导弹条约》.
  1989年2月,苏联结束了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撤出了苏联军队.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89年底和1990年,当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时,苏联未加干涉.
  1991年7月,苏联同美国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991年春天,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的解散确认了苏联集团的崩溃.
  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对外关系方面的新理念以及据此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勇气的步骤称得上是真正革命性的.它使苏联放弃了“世界革命”的思想和扩张主义的野心,第一次真正地理顺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极大地缓和了美苏之间长期的尖锐对立,促进了冷战的结束.它放弃了斯大林苦心经营的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从而也卸下了苏联在国外最沉重的一个包袱.它从阿富汗撤军和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极大地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它使在7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为革命和扩张而奔走忙乱的苏联在卸下包袱和减少对手后,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了.而世界和相关国家由此也就少了一份威胁和担忧.
  用戈尔巴乔夫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苏联的安全实质上得到了加强.同所有国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关系都进入了正常的非冲突的轨道.铺设了一条走向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平等伙伴的道路.创造了实质性减少和减轻军事开支和军备负担的机会.几十年来一直把国内公民弄得迷茫的问题——‘战争将爆发吗?’已经不再存在了.”
  3、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就是多边外交从军国主义转向国际主义,从侵略转向和谐,从强权转向友好.
  戈尔巴乔夫认为,“在当前条件下斗争的主要方面就是为所有国家的人民创造应有的、真正人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保障我们星球的生存条件,热心地对待它的财富.首先是对待它的主要财富——人本身和人的能力.”
  1987年11月,他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指出,“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开拓了现代外交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标签:政治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