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33:59
幼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幼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幼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一、幼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一)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有的家长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顾“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别学那么多东西,吃好玩好就行了,小孩那么累干吗?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持严厉粗暴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干涉强迫孩子服从,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的态度、方法.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自己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时,你就打他,打坏了爸爸带他去看医生;而教师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生怕幼儿累着,对孩子采取的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老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而教师认为对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要热爱劳动,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二)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幼师和幼儿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的身体状况总是不尽人意,一到幼儿园就生病,也有的幼儿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等等.对此,幼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不够关心,而幼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三)对幼儿的评价的分歧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极易产生分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在只看到一个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而教师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家长认为“十全十美”的孩子,教师也许觉得很普通;也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教师,在家长看来“恨铁不成钢”的孩子,教师可能认为还很不错.此外,幼儿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有时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对幼儿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较多是园外情况,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园内的情况.二、幼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一)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有很多幼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幼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还十分不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所以幼儿对教师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幼儿比较单纯,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所以极易接受教师的影响.幼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相处过程中心理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容易调整和解决,教师容易控制与幼儿的关系,占有优势地位.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教师的这种优势心理则不存在.因为家长是生理心理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相当的社会经验,与幼儿相比家长就复杂多了.教师与家长相处完全是一种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作为家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教师与家长相处和与幼儿相处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有很大差异.对这种较大的心理反差教师往往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缺乏对这种心理反差分析与认识,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角色,所以一到面对家长时就容易发怵,很紧张,常常“碰钉子”,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二)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1.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析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2.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有助于取得家长的紧密合作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把幼儿看成是被动的,由此家长也被看成是被动的,教师家访、开家长会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指示家长,要求家长该做什么,该如何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家长往往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遍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能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三)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1.主动介绍情况,搭建感情的桥梁教师与家长初次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生疏感,那么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建立相互信任的责任,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各个方面的表现,诸如幼儿的健康、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以及幼儿园最近开展的活动及要求,包括教师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从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方法,配合教师的工作,取得好的教育效果.2.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事实上很多家长是带着“顾虑”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对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体会家长的心理,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家长交流看法,并以实际行动及时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3.主动沟通情况,正确对待并非合理的意见幼儿家长也并非完全理想状态,会有个别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对幼儿园工作有偏见,不了解教师的苦衷,有些批评不够符合事实,甚至提出一些老师无法满足的自私无理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情况,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坦诚交流看法,澄清事实,取得家长的理解.(四)讲究谈话的技巧方法,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提出批评,这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对学生特别是对家长的某些不当之处提出批评呢?有哪些批评的技巧呢?1.单独批评,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般是在下午幼儿离园时,这时家长和幼儿很多,如果不注意,其他的幼儿和家长会听到,影响批评的效果.不管教师的批评多么温和,如果当着其他人的面进行,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有的家长可能因此迁怒于孩子,有的可能造成教师家长双方情绪上的对立.2.先报喜,后报忧不管是“对中有错”还是“错中有对”,幼儿的优点、点滴进步都要先告诉家长,不吝惜对幼儿应有的赞美与期望.“喜”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是“应该做的”,不用说,而是应该必须说出来,多表扬.报喜说明教师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地指出问题所在.3.用请教式的态度和口气提出看法批评是来自外部的,如何把来自外部的转化成内部的动力呢?把责备变成“请教”,采取请教式的批评.如:“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您能讲讲吗?您能和我谈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吗?”尽量采取请教、商量的态度,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家长,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伙伴般的亲切感,所以效果好.4.提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在指出存在问题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上,介绍幼儿情况时,最好是描述幼儿“做了什么”,而不要概括“是什么样的”.批评时对问题就事论事,不概括化,批评行为本身,不能进行无视幼儿人格价值的贬损,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获得进步和提高,重点是放在如何改,防止重犯上,教师要多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比如,为什么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告诉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五)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1.教师要教育幼儿热爱和尊敬家长,帮助提高家长的威信 教师教育幼儿尊重自己的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家长身上的使他们感到自豪的品质.如果教师善于提高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就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威信,也就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真诚支持.2.教师可以适时适宜地通过幼儿这个媒介,向家长表达尊重之情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给家长送张贺卡、演个节目、唱支歌等,使家长在行为上感受到教师的敬意和尊重.3.教师不要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家长的缺点,评判家长的对错教师与幼儿家长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家长真诚交换意见,给予热心的指导,根据家长的特点,机智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避免当着幼儿的面与其他教师议论家长,评判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