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复习提纲)(沪教版)详细一点的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30:30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复习提纲)(沪教版)详细一点的提纲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详细一点的提纲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复习提纲)(沪教版)详细一点的提纲
第一章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米m(主单位)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分度线
零刻度线
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秒s(主单位)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 固体
条件:介质 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340m/s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 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 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 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 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消声
方法 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 在声源处
途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第三章
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
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
球面镜 凹面镜:发散光
3.5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中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3.6凸透镜成像规律
u > 2f 缩小 实像 倒立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倒立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倒立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正立 v > u 放大镜
3.7眼睛:正常眼、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纠正)、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凸透镜纠正)
显微镜:物镜(f<u<2f)目镜(u<f)
望远镜:物镜(u>2f)目镜(u<f)
3.8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第四章
4.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利用汞、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
摄氏温标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2~4.4

任何温度 温度
蒸发 液体表面 影响蒸发的因素 表面积
缓慢 周围空气流动
汽化: 一定温度(沸点)
沸腾 液体内部、表面 水沸腾的条件: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
液化方法:降温;加压
晶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
熔化 非晶体: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4.5云的形成:液化、凝华 雪的形成:凝华 霜的形成:凝华
雨的形成:熔化 雾的形成:液化
雹的形成:凝固 露的形成:液化
第五章
5.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
千克kg(主单位)
单位 吨t 克g 毫克mg
测量:
⑴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1.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2.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5.2~5.3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单位:kg/m³ g/cm³)
1 kg/m³=1/1000 g/cm³
5.4能吸引铁、钴、镍的物体有磁性,有磁性的物体是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是磁极.
地理北=地磁南 地理南=地磁北
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磁卡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盐水、金属、溶液、石墨、人、大地、不纯净的水)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绝缘体之间(锗、硅、砷化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糖水、常温下的玻璃、橡胶、塑料、干燥木材、纯净的水)
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体(金属、水)
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玻璃、塑料)
硬度:金刚石硬度最大 6B→B→HB→F→H→9H
5.5纳米材料:微粒小到纳米尺寸的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材料:锗、硅、砷化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属性)
超导材料:电阻为0
隐形材料:能强烈吸收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