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流血周 马尾海战 甲午战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湖北军政府 委员统治制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47:43
五月流血周 马尾海战 甲午战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湖北军政府 委员统治制度
五月流血周 马尾海战 甲午战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湖北军政府 委员统治制度
五月流血周 马尾海战 甲午战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湖北军政府 委员统治制度
五月流血周
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5月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打倒公社”,他却昂头高呼“公社万岁!打倒杀人犯!”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后,诗人欧仁.鲍狄埃写下了一首诗 欧仁·鲍狄埃(1816-1887)是无产阶级的诗人,《国际歌》歌词的作者.
《中俄伊犁条约》是清光绪七年(1881)沙俄强迫清政府在彼得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同治十年(1871)沙俄乘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约1825―1877)侵占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并向东亚进犯之际,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光绪元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三年左宗棠进军新疆,当年十二月击平阿古柏,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国土,粉碎了俄、英通过支持和利用阿古柏变南疆为其殖民地的阴谋.这时,清政府任命崇厚为出使俄国头等钦差大臣,赴沙俄京城谈判收复伊犁事宜.中俄谈判从五年正月上旬开始,历时近9个月.八月十七日(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黑海之滨的里瓦吉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吉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划失伊犁西部、南部及南疆、北疆边境土地甚多,此外还要偿付“兵费”500万卢布(约合中国白银280万两).这显然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朝野纷纷反对.在全国舆论压力下,清廷不予批准.并于十二月十六日将崇厚革职治罪.六年正月初十改派驻英公使曾纪泽赴俄修订崇约;同时命令左宗棠统筹部署新疆南北两路边防事宜,以备谈判破裂后,武力收复伊犁.七年一月二十六日(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和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定陆路通商章程》.《中俄伊犁条约》当时称《改订条约》,又因签约地点在彼得堡,亦称《彼得堡条约》.主要内容是:一、沙俄归还被其强占的中国伊犁地区,而仍割去伊犁西部霍尔里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斋桑湖迤东一带中俄边界“有不妥之处”,要两国派员“勘改”.所有尚未设界碑的中俄各段边界都要派员“勘定,安设界碑”,为沙俄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制造了依据.二、赔款增至900万卢布(合509万两白银),限两年内偿清.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贸易,改“均不纳费”为“暂不纳税”.四、俄商只能到嘉峪关,免去到西安、汉口通商,仅许于肃州(甘肃嘉峪关市)和吐鲁番两地增设领事.五、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这就为沙俄武力逼迫中国各族居民迁入俄境的罪行获得了根据.这个条约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除赔款增加了400万卢布外,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中国都争回了一些主权.但它仍是一个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逼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西北边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恶果.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又根据该约中关于修改南、北疆边界的原则规定,于光绪八年到十年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上述这些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攫取更大的侵略利益和特权,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案”为借口,派遣葛罗率军来华,参与了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6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再一次从清政府获得了一系列侵略利益和特权.1859年法国公使率舰队与英、美等国北上换约,不走清政府指定的入京路线,武力闯入大沽,结果被打得大败.1860年(咸丰十年)春,法国又伙同英国再度燃起战火,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0月6日,法军率先闯入圆明园进行抢劫;13日英法联军占据北京城的安定门.
在此形势逼迫之下,清朝钦差大臣奕?接受了法国所拟订的《北京条约》草案.25日,清政府议和代表奕?与法国专使葛罗在清朝礼部大堂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并互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清光绪十年 ( 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 ( A.A.P.库贝)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泊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七月初三,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及起锚,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战斗不到1个小时 ,福建水师几呼丧失了战斗力.初九,法舰全部撤出闽江口.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 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马关条约
中国与日本与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辽宁),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起因
中国一些意见认为起因是,西方列强妄图以义和团运动反抗作恶多端的传教士、领事为借口,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西方主要意见认为起因是,清朝纵容义和团运动残忍杀死西方传教士及领事人员,义和团拳民对东交民巷外国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发动了攻击.
另有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图谋通过义和团运动来打击西方国家对其的控制以加强其统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并于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乞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间,帝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被迫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结束,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原藏于清廷中的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到掠夺和破坏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一些看法认为,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是一场侵略性质的战争,八国联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在中国无恶不作,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西方主要观点认为,这是一场为了营救各国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国合作的军事行动,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义和团攻击位于东交民巷的大使馆,以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的被杀.
过去甚至有西方极端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肩负着开化落后民族的艰巨任务(the white man's burden),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的确为中国脱离封建统治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之后,由于清政府无法赔付如此巨额的赔款,而改为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娴熟地运用各种造园技巧,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长春园西洋楼养雀笼遗址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长春园七孔水闸,20世纪50年代拆除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