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3:34: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
4、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5、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6、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7、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8、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9、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0、试述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1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2、怎样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3、人民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4、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16、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18、试述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的成果.
19、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20、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21、怎样评价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22、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23、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
24、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急啊.
如果能找到,谢谢你这么辛苦帮我找哈.
帮我找哈.急用.
没有的.不知道怎么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
上篇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鸦片、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二,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的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革命派还进一步驳斥了改良派认为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他们指出:
第一,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有可能免除痛苦和牺牲吗?相反,这样做恰恰意味着他们将长期地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牺牲.“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由于害怕流血牺牲就否定革命,“是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乃圭”?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
第二,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孙中山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这就是说,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甚至宣称,“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只有劝告清政府主动实行开明专制,并进而推行君主立宪,才是中国政治的现实出路.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他们还攻击主张平均地权是煽动乞丐流氓,主张土地国有是危害国本,并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宁死不让”.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而“救治之法,则惟有实行土地国有之政策”.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说过,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这个历史教训是很深刻的.
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