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26:4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
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
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再比如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等等,都是警戒色.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翅的背面颜色鲜艳.在停息的时候,两翅合拢起来,翅的腹面向外,现出枯叶的模样).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例如,毛虫的体表毛茸茸的,色彩鲜艳.毛虫的这种警戒色可以使许多种食虫鸟望而生畏,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食虫鸟都有效.一只杜鹃一天就可以吃掉上百条毛虫.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生活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楼上面讲的很对很详细,基本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那是与他的生活习性不能分开的,这个对他的生存有益,不过动物也能改变环境,所以呢,他们是互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