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现代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6:33:18

怎样理解中国现代化
怎样理解中国现代化

怎样理解中国现代化
.这个问题,历来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官方的理解,一条是民间的理解.官方基本上注重看得见的,强调的是有形的现代化,提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总是没有超越出四个现代化.而且目标明确,按照宏大的计划往前推进.这是中国目前的主流.至于民间,那就显得林林总总,一些比较不善于思考的人就跟着感觉走;而一部分喜欢思考的,总想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更为深邃的东西.在民间有一个学界,里边有一些人,他们不局限于国籍、地域,他们总想把问题推向深入.他们的思想是带着国际化视野,其看到的事实和研究出的结论总是让我们感到收获很大,而且也会促进政治家去思考.\x0d学者们通过研究和思考发现与现代化紧密相关的是传统,一个社会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学者们发现,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关键是传统土壤里边的基因.学者们会这样问问题:为什么最最古老的传统文明社会没有走向现代化,而有的社会很年轻,却走在前面了.看来,现代化不因为时间,而是看这个社会具备不具备现代性.也就是说,时间不是秘密,现代性才是这个土壤里边的秘密.\x0d由此,学者们可以这样来判断,如果一个社会已经由现代取代了传统,即可以认为这个社会已经现代化了.因此,判断标准不是时间,而是性质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现代性.现代化与现代性,一个是表征,一个是内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内在的现代性的扩散与成长的过程.\x0d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个把传统与现代化加以比较,发现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重要的不是看这个社会的行为取向,而是看它的价值观念.提出双模式变量,一是行为取向,一是价值取向.\x0d在传统的维度上,一个传统的社会普遍奉行的特殊主义或者情感主义原则,在现代的社会,则普遍奉行的是普遍主义或者法理主义原则.在价值观念的维度上正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原因.\x0d而费正清作为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的古人运动史和中国的农民运动都做了研究,费正清的研究用了一个范式:挑战-——回应.\x0d费正清认为,中国传统自身没有现代化的基因,是西方传来的或者叫外来的现代化,这对于中国是一个挑战.在清朝,对于中国是一个危机.比如,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是一个贸易的现代化挑战.中国面对这种挑战是:一个要强行进来,一个却持不信任的态度,要坚决抵制.一旦这些列强作为外来的力量强行进来,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会为中国社会带来危机,从此,由抵制到认识危机再到主动强国,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在回应.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完全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迎接挑战以做出回应的.\x0d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继续了费正清的这个模式,但是金耀基走得更远,更为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的回应.\x0d李泽厚讨论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在他的《中国近现代史》,讨论的问题在时间的维度上更加靠前,从明清时期到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提出,中国如果再不强国就要亡国,因此,现代化的主题是救亡图存,而另一部分主题是要启蒙.在中国出现两种主张:一种观点主张救亡,如毛泽东等,另一种观点主张启蒙如胡适等.主张启蒙的这个学派认为,中国最缺少的是个体自由等哲学层面上的价值观念,而这些现代性的元素必须通过启蒙才可能达到的.在救亡与启蒙这两个流派中,救亡的力量一直处于压倒性优势,是中国推进现代化的主流力量,致使中国走在一条很畸形的发展道路上.\x0d上述的挑战——回应——被动的现代化的解释框架,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外来的解释框架的进入,已经逐渐在弱化其影响,现在学术界更注重讨论交易成本和制度框架,当然,这是以承认费正清等人的框架为前提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学习西方,中国自己没有内生性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