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药物都有毒,还有腐蚀性,取药物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4:22:07

许多药物都有毒,还有腐蚀性,取药物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许多药物都有毒,还有腐蚀性,取药物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许多药物都有毒,还有腐蚀性,取药物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辛,就是辛温(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有发散、行气的功能.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的作用.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有泻火、清热、燥湿的作用,如黄连能清热泻火.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作用分述:辛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古代对药物气臭的论述十分粗略,但对芳香之品的实际应用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芳香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甘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酸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汤止泻等.涩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酸味药的作用与涩味药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苦 苦能泄、能燥、能坚.泄的含义较广,①有指通泄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②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能除降泄肺于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③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证.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为苦温燥湿;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为苦寒燥湿.“苦能坚”的提法源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后世举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的痿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释之.而泻火与存阴乃属因果关系,故“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坚阴实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咸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症瘕等病证.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鳖甲软坚消症,芒硝泻下通便等.淡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获苓、薏苡仁、通草等.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因此,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