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总结一下高一历史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5:47:29

谁可以总结一下高一历史重点
谁可以总结一下高一历史重点

谁可以总结一下高一历史重点
政治文明历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这就是说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2.商朝的政治制度
  内外服联盟、神权
  二、西周的社会制度(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2.分封制的确立与作用
  3.以嫡长了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宗法制度作用
  4.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三、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其时间界线为 前475年 .
  2.秦中央集权制度
  (1)其基本特征是 权力的高度集中 .
  有两个标志:①皇权至上 ;② “家天下”皇位继承制 .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皇帝和中央机构:皇权至高无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的概念要清楚).②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③官吏的选拔与考核.④法律严苛.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彻底打破了传统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
  (1)汉高祖巩固政权: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郡国并行)
  (2)汉景帝平息叛乱:①重要大臣:贾谊、《削藩策》的作者是 晁错 .
  ②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加强皇权:①措施:建立中朝 、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
  ②历史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容易造成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政局动荡.
  2.唐中叶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3.周世宗改革的意义 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三陵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
  4.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枢密院、三司、通判、文臣的作用).
  (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三冗”积重难返.
  ★ □◆注意课本P13页最后一段的重要结论. 到北宋时,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五、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唐朝三省六部制①内容及运行机制见P14页.
  ②其作用: 互相牵制与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 加强皇权 .
  2.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
  3.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4.明朝先沿用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撤中书省,废丞相(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票拟、批红).
  5.清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注意课本P16页最后一段的重要结论. 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包括: 克里特文明 和 迈锡尼 .
  2、古希腊历史的演变: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国家
  3、古希腊城邦:城邦的定义是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
  村落.
  其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城邦,雅典是著名的城邦.
  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大小,
  城邦政体可分为若干类型,其中最为流行的是 贵族制 和 民主制 .
  此外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二、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1、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2、政体演变
  (1)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2)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3)民主制: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的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
  ①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首.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其重要措施是 陶片放逐法 .
  3、雅典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 和 轮番而治 .
  (2)所谓人民主权即主权在民,也就是说国家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首先表现在公民大会的人员组成与职责上.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次表现在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及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上.
  所谓轮番而治即全体公民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它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即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在具体运作上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方式是抽签选举,即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积极意义: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多数为自我调解能力也较强.
  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局限性:①雅典国内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②雅典的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三、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古罗马政制发展:君主制→贵族共和制(机构与官制: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帝制
  分析出现帝制的原因,了解屋大维实行元首制和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①背景: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最后在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制定的.②内容见书P29.在一定制了贵族的权力,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对于平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其本仍中维护贵族的利益.
  (2)查士丁尼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②影响: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3、对罗马法的评价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很多国家为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
  1、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1)《大宪章》:其内容是限制英王的权利,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的利益.
  (2)议会制度的形成:议会由国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是封建性质的.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结束的标志是 “光荣革命” .
  (4)《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历史意义: ①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②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③英国社会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君主立宪政体的基本特征:①君主的地位:国家的元首是世袭君主英国国王,国王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角色.②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③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④民主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基础.
  (4)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
  1、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建立了松散的邦联.其弊端是:①州权主义的存在,使它无权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英国乘机倾销商品.②中央政府无力稳定政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
  (2)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是“美国宪法之父”.
  (3)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2、联邦宪法的完善:1789年制定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3、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州权主义与联邦政府的矛盾.
  (2)1861年南方蓄奴州发生叛乱,美国内战爆发.林肯以联邦政府维护和捍卫宪法为依据,对南部同盟作战.
  (3)第13条、第14条宪法修正案:废除黑人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美国长期统一与稳定,是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4、两党制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政治选举都受两党操纵.
  三、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国)本节内容庞杂,最好是自己根据时间顺序整理.
  1、创立共和国
  (1)大革命前的法国: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三个等级的构成: 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平民.
  (2)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3)1792年巴黎起义,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为共和国.
  2、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斗争
  (1)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独裁统治,1804年建法兰西第一帝国.评价拿破仑
  ①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②但效仿封建君主,逐步恢复了一些旧制度,尤其是等级制度.
  (2)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3)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立“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4)1848年革命,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5)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亡.
  3、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
  (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2)议会对宪法做了修正和补充:见课本的最后一段.
  四、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国)
  1、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①维也纳会议:根据正统原则,德意志许多小邦恢复君主制,维持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统一的原因:封建割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统一的进程:①普奥联合对丹麦作战;②普奥战争;③普法战争.
  (3)影响: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结束封建割据,为德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德国社会进步.但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时间是: 1871年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①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③帝国首相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评价宪法: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实质上仍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3)德意志帝国加强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色彩.
  3、魏玛共和国的统治
  (1) 没有摧毁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
  (2)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专政建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把鸦片走私到中国.
  2、鸦片走私危害清朝统治,处理鸦片问题,清朝内部有三种方案: 驰禁、重治吸食、贩卖与禁绝入口.
  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南京条约》的内容: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锐.此外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租地等特权.
  (2)其危害: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4、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实质:扩大侵略权益,进上步打开中国市场.
  (2)英法联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进一步遭到破坏.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的建立和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财政危机、吏治腐败等方面考虑).直接原因是灾害严重.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建号太平天国.
  2、天国兴衰
  (1)太平军攻城掠地,1853年,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于此.
  (2)为拱卫天京,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最后失败.西征的目的: 为屏蔽天京,拱卫天国,1856年上进入全盛时期.
  (3)《天朝田亩制度》是其纲领性文件.
  (4)为镇压太天国,咸丰帝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李鸿章分别组织了湘军和淮军.
  (5)《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①其内容见书P59.
  ②评价: 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加上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没有真正执行 .
  (6)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②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为解决资本主义过程中的矛盾,对外侵略政策.直接原因:在朝鲜问题上制造事端.
  (2)《马关条约》①内容见书P60
  ②影响: a 列强侵略到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被迫举借外债;
  b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c 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d 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E中国的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洋教势力的肆意横行.清政府的态度由剿灭 转向抚而用之.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
  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
  (2)八国联军侵华
  ① 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领导下,开始了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主要目标的侵略战争.攻陷北京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②《辛丑条约》的危害是:教材P62.
  四、辛亥革命
  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孙中山发动革命的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准备工作:①组织准备: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思想准备: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理解见课本P63.与康、梁维新派的论战.
  ③军事准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最为著名.
  2、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3、民国的建立与帝国的终结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的性质是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
  (2)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同盟会成分复杂,涣散无力;③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④袁世凯的实力.
  (3)1912年3月,袁民凯在北京就行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结束.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过程:北京 主力为上学生→ 上海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的“三罢”斗争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五四运动结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和拒签《凡尔赛和约》.
  4、五四精神:(1)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2)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六、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注意这部分内容,有可能出主观题)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体的探索
  (1)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技术
  ①“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②“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③“四不如夷”——冯桂芬.④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①早期维新派(王、薛、马、郑):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在中国实行“君民共主制”,并仿效西方设议院.
  ②维新变法(康、梁):其思想核心是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开国会.
  其政治纲领是康有为提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期望借重皇帝的力量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国.主张尊崇君权,以君权变法.
  梁启超著《立宪法议》.
  2、清政府的宪政之路
  (1)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立宪”.
  (2)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①君主神圣不可侵犯;②君主独揽统治权;③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