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外型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1:50:21
蚯蚓的外型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蚯蚓的外型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蚯蚓的外型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条件.不同的蚯蚓所需的条件也有差异.本技术仅着重介绍大平2号和我基地新一代杂交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 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等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这里应注意,调节蚯蚓养物的PH值不能使用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强碱.只有下列弱碱、酸可作为中和剂:
碱性中和剂:碳酸钙等;酸性中和剂:有机酸(醋酸、柠檬酸等);
具体测试方法见蝇蛆养殖技术内容.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通过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所以箱式养殖产量最高.因为箱子八面都能通气.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在全身体表散布着许多光细胞,它们在身体前端(是口前叶)与后端较多.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本技术所指的无土养殖,实际上就是全为蚯蚓的食物,而代替了不要也可的部分土,减少了许多换料管理.整个养殖箱内都是食物,故可减少竞争,还能加大养殖密度.
9、天敌和疾病
①蚯蚓的天敌中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天敌有鼠类、鸟类、家禽类、蛇类、蛙类、蚂蚁、螳螂、蜘蛛、蜈蚣等;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虫类、寄生蝇类、螨类、蚂蟥等.
②种间竞争:有些动物虽然不是蚯蚓的捕食者和寄生虫,但是,它们侵入蚯蚓养殖床内和蚯蚓争食饲料,争夺栖居地空间,因而对蚯蚓造成危害.例如:昆虫中的白蚁、鞘翅类、梭虫科、羽隐虫科、椿象、蟋蟀等,多足类的马陆以及一些非寄生性的蝇类幼虫、线虫等.在雨季,还在养殖场所出现蜗牛、蛞蝓等.
③疾病,蚯蚓的疾病极少,最常见的是在饲料酸化情况下(PH值低于4),往往引起蛋白质中毒或胃酸过多症.其症状是:蚯蚓全身出现痉挛状的结节,环带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往往在养殖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食,最后蚯蚓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还出现节间断裂现象,有的蚓茧破裂等.据国外研究表明,饲料的酸化不仅是导致蚯蚓患蛋白质中毒之类疾病的关键原因,甚至也是招致昆虫、病菌蔓延、天敌为害的重要原因,甚至也是招致昆虫、病菌蔓延、天敌为害的重要原因,所以饲料合理配制以及往后的妥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防治措施:经常测试PH值,防止PH值低于6以下;发现中毒现象马上把蚯蚓与酸化饲料分开,用25℃的水冲洗蚯蚓然后放入标准饲料.
参考资料:http://www.dzyzw.com/qyyz/rwjd/2005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