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为什么没有走拼音化的道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0:57:17
汉字为什么没有走拼音化的道路
汉字为什么没有走拼音化的道路
汉字为什么没有走拼音化的道路
汉字为什么没有走西方文字的拼音道路?
历史回顾:五四时期的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认为汉字是中国腐朽文化的根源(鲁迅认为 “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希望借助让拉丁文字代替汉字这条道路来使中国快速实现现代化,苏联对于这种倾向曾经给予支持,而西方汉学著名语言理论学家几乎都一致的认为汉字是落后的语言文字,是残余的象形文字,二拼音文字才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字.于是导致白话运动,废除汉字运动的兴起.
?
看罢这段历史,总结一下,说汉字必须走西方文字拼音话道路的人无非是几个观点:
1.? 汉字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如果走西方文字的拼音道路,可以迅速的同国际接轨,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不会引起一些交流障碍;
2.? 汉字不利于普及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 汉字不够严谨,逻辑性不强;叙事能力薄弱;
?
首先,我并不打算反驳上面的观点,因为历史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证明.申老师在课上也提到了汉语有着英语这些形式主义语言的无法相比的美,而且,汉语的意合,汉语的构词特性在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了它的优越性, 汉字革命派忘却了汉字造美功能正是西方文字所缺失的,忘却中文可以与西文互补,没有中文,西文将失去抗衡者,成为不可动摇的霸权.
?
其次我想说,语言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只有简明和不简明,优美和不优美,强势和弱势的区别,但是简明并不等同于现代,强势并不等同于非要靠依附它来获得世界的认同.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民族,我们需要自己的语言来捍卫我们的独立性.
我是一名学理科的学生,在我看来(也许这个比喻不很恰当),这就好像是计算机编程的两种语言---basic语言和c语言一样,虽然很多人说basic语言是结构性很差的语言,但很多时候,basic却是不可缺少的要用到.这两种语言体现的最初程序语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一个是过程性的,一个是结构化的,汉语和英语也是如此,也许在最初产生语言的时候,古人的设计理念就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而形成了汉语形入心通,而英语是声入心通的不同,而导致这一切的除了历史,地域和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了.所以说汉语与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着不同的文化机能.而在长时间的积淀和传承中,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其精髓都渗透到了汉语文字之中,他们已经是不可以分割的了,失去汉语文字,文明之河将断流,. 汉语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鲜明的特征,(在我看来,任何民族都是这样),把汉语从我们的身边拿走,就等同于将这个特征脱去,变得毫无个性可言.
?
我想当时之所以用拼音来弥补中文的缺陷而不是全盘否定汉语全盘西化,一定也是经过了长期反思历史和慎重考虑才作出这样决定的.愿我们的汉语和中华民族一样永远年轻.
?
?
? 汉语会成为“魔鬼的语言”吗
?---怎样看待汉字文化和字母文化的冲突
据说十九世纪到日本的传教士当看到日语糅合着平假名,片假名,英文字母(罗马字),汉字,与阿拉伯数码时,认为日语实在太不纯正了,于是惊呼:”这真是魔鬼的语言”.(关于这个故事,似乎有两个版本,我最先看到的就是这个.)日本是个崇拜强势文化的民族,把不同国家的语言集合起来作为自己的语言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汉字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杂合体,一种不能再称之为纯粹的语言了.网络信息的泛滥以及外来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度被我们不断地”拿来”,随处可见的英文缩写,以及时下的一些流行英语词汇,在我们身边不断侵占着我们的视野,不断模糊我们对母语的感知,这样的趋势和发展,不禁要想:汉语会成为像日语一样”魔鬼”一般的语言吗?
?
当我们看到中国银行的标志牌下用英文写着”CHINA’S BANK”时,我们知道这其实只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是如今的我们却越来越将能看懂这几个单词视为一种骄傲,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中文里面掺杂几个外来词汇, 除了是工作上的不自觉的习惯之外,我只能猜测这是一种炫耀和身份显示的行为了.因为字母的使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标志,一种优越的身份标志.或许还有这样一个原因,在相互都熟悉的人之间大家都达成了一种默契,使用约定俗成的字母组合来代替原有的中文会比较简便.我想这也是网络的普及和快节奏带来的字母文化在中华大地的兴起和泛滥的原因之一吧.
?
强势的文化真的会让人有优越感吗?或许吧.最近买了一本科幻杂志,本来说这本杂志专门刊登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翻开来看,第一篇虽然情节十分吸引人,可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感觉怎么都觉得好像是外国人写的,除了佩服国人深谙英文翻译作品之道以外,我就是一个劲的在想为什么非要用外国人的思维来写呢?难道外国的科幻才叫好?这恐怕不见得.王晋康,刘慈欣这些中国科幻界的巨擘用中文的思维写下的科幻一样叫人赞不绝口,同时也不会让人有深奥难缠之感.再来看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 为什么我们有中文不用偏要用英文呢?或许我们在学习强势文化的时候模仿的只是它的表面,看到的也是它的表面,过度的使用字母只会带来母语思维的蜕化,只会使汉字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野.
?
当然这样的环境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以前经常听到的词便是”全球化”,”国际化”,似乎只有当有一天当你醒来看到满大街都是英文的时候,你才会认为中国的确是真的全球化了.其实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是你在一串中文里面吐几个英文词就可以做到的, 过多地使用字母与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貌合神离的.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本土化,比直接选择字母更利于文化的传播.这里引用韩少功的一段话;”美国人做过一个统计,英语每年大约要增加一千左右的新单词,大部分是科技单词,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中文的特点是以字组词,可以用旧字组新词,学新词不一定要学新字.记忆的负担相对减轻……日语里的”电脑”原来有两个词,其一是中文的”电脑”,其二是片假名,用英语computer的音译,就是那种拼音化日语,这两个词并行不悖.但时间长了,日本人倒是越来越喜欢中文词.为什么呢?”电脑”一看就知道是用”电”的脑,那不就是计算机吗?不就是很聪明的机器吗?但这个词的片假名只让你知道声音,不了解含义,因此一个没有专门学习过的人,从声音里猜不出computer是个什么东西.岂不是更麻烦?你再看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文词造得很有条理,脉络非常清楚,部首是”气”旁,”金”旁,”石”旁的,一看就让人大体知道是什么东西,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氚”肯定是一种气体,”钛”肯定是一种金属,虽然可能读不出,但基本意思不会错到哪里去.”所以说在英文字母和汉字之间我们不是没有选择,在英文字母和汉字之间的选择之间,我们似乎更占优势,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的.
其实我们都太没有在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了(在上”语言与文化”这门课之前我自己也没有认识到这些),我们都觉得那是小题大做.我们在内心深处仍然热爱着我们的汉语,因此为了不使汉语真的成为”魔鬼的语言”,我们才是问题解决者.这是我的一点真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