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形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1:55:10
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形状
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形状
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形状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天圆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圆则杌棿(wunie,音乌捏,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扬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