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又称齐鲁,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大致就位于今山东境内.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发展情况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25:11
山东又称齐鲁,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大致就位于今山东境内.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发展情况吗?
山东又称齐鲁,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大致就位于今山东境内.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发展情况吗?
山东又称齐鲁,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大致就位于今山东境内.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发展情况吗?
齐文化研究笔谈
齐国的工商业与对外交流
■李英森 程刚 王秀珠
大致说来,我国传统的经济文化表现为重农抑商,或曰重本抑末.
先秦时期的齐国则不然.
姜齐建国伊始,面对的具体情况是:人少、地狭,近海有鱼盐之
利,多山拥桑麻之饶;地处交通要道,商旅往来频繁等.上述这些客
观条件和地理环境,无疑促使当时的齐国朝着工商经济的方向发展.
因此,姜太公从特定的国情出发,正确地制定了“通商工之业,便鱼
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的优先大力发展工商经济的基本国策,
从而建构了一个崭新的滨海工商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使齐人
把眼光放得很宽很远,将齐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和许多诸侯国都纳入本
国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历史证明,齐国的工商开放型经济,确已达到
了强国、富民的目的.据史载:太公当世就大见成效,齐国冠带衣履
天下,成为东方大国.
春秋前中期,桓公即位,管仲相齐.这时齐国的客观条件和外部
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了齐国主要的经济部门之
一.既便如此,姜太公倡导的“工商之业”,不但没有遭到削弱,反
而得以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太公)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齐太公世家》亦载:“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明、高
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国语·齐语》又云:
“通齐国鱼盐于东莱,使关市讥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
可见,这时的齐国在农工商三业并举、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其商品经
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了.
以盐为例.从社会需求来看,盐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客观条件来
看,内陆各诸侯国很少产盐,而齐国则三面环海,拥有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产盐方式来看,太公建国时,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自然蒸发而得盐,周期长,产量低.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发明
了海水煮盐技术.煮盐,可使水分蒸发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易
行,产量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因此,齐桓公下令每年冬闲之际都要
“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
“粜之梁赵宋魏濮阳,彼尽馈食之也.”(《管子·轻重甲》)大批
食盐出口到各内陆国,换得“成金万一千余斤”,再以这笔巨款买回
粮食,又得千万钟,再通过粮食专卖,一进一出,盈利百万.
齐国通过发展生产不仅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
交流,而且更以外贸为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辅助手段,威德并施,
匡服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以纺织业为例,一向被称为纺织业发达的齐国,到了战国时期,
纺织技术更加先进,产品质量更加提高,花色更加精美.齐国不仅能
生产出罗、纨、纱、?等大批丝织品,而且能生产出更加精致的锦帛
缟缣、文秀纂组等近20种精品,成为扩大出口贸易的重要物资资源.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人皆尽晓.而齐国早在战国以前,
就已经开始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海外贸易了.这条路是
由齐地商民或移民自发开辟而成的,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分散性特点.
它不像陆上丝绸之路那样,由官方出使外国到达西域各国,进行国事
交往,而是由齐国沿海的芝罘(烟台)、蓬莱、海阳、崂山(青岛?
琊(胶南县),海阳、斥山(石岛)等港口出发,北渡长山列岛至大
连,再转向东南,沿带方(朝鲜)西海岸南下,过济州海峡到达倭奴
(日本)的.由于当时的航海条件还不能抵御大海的狂风巨浪,无法
横渡大海直达日本,只能绕道而行.这样,可利用海水左旋回流的漂
移作用减少人力消耗.同时沿大连或带方海岸航行,还便于补充粮食
和淡水.同时朝鲜、日本的商民也有沿此航线到达齐国进行贸易的.
例如,当时渔村小港斥山就出现过中、日、朝商人在此转口贸易,进
行文皮(虎豹之皮)的交易活动.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是存在的.日本
在公元前3—4世纪时,还处于绳文化时期(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没
有铜、铁和纺织品,然而在左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墓葬中,却
发掘出了纺织品随葬物,经测定为日本弥生文化时期(相当于我国战
国末年)的产物,而且经纬线与齐地所产丝绢极为相似.据专家推断,
这可能是齐国商民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的原始记录.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发展于秦汉,盛行
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是中、朝、日人民自古以来友好往来和经济文
化交流的见证.至今,日本的羽田、波多、羽太、八田等姓氏日语发
音为“八夕”(意为“机织人”).他们曾自豪地称自己的祖先是来
自中国的移民.许多日本人以从事采桑养蚕和纺织为生,故日本又称
“扶桑”.
总之,齐国由姜太公奠基的“工商之业”及随之发展起来的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是同时代的其他诸侯国所不能比拟的,其开放政策的
先进性、措施的适用性、政令的可行性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及的.
武王伐纣,周得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于是有齐国。按照《春秋》的笔法,齐国是侯爵。
师尚父,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小说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其先四岳,后代有封于吕,遂为吕氏。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
全部展开
武王伐纣,周得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于是有齐国。按照《春秋》的笔法,齐国是侯爵。
师尚父,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小说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姜姓,其先四岳,后代有封于吕,遂为吕氏。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是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
武王崩,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获得征伐的权力,在政治上,齐国成了大国。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盟友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公子小白君主,是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灭掉了位于今天山东寿光西南的纪国,然后在今山东汶上北,灭掉了位于那里的郕国。
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齐国故城——临淄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齐康公,本名姜贷。在位时淫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79年齐康公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