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4:50:20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关系?
我国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化过程相伴随,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其中1997年以前,面对卖方市场的情形,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1997年以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情形,政府实施了更具有市场经济意义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具体说来,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①1979-1981年;②1985-1986年;③1988-1990年;④1993年下半年-1996年;⑤1998-2003年上半年;⑥2003年下半年-至今.本文着重从后四个阶段谈谈国家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1988-1990年治理整顿时期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措施
始于"六五"中后期全国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七五"中期其所日趋积聚的诸多问题显露出来,信贷投资和消费失控,通货膨胀加剧,经济秩序混乱.为此, 从1988年10月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 把稳定通货、物价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整顿商品流通秩序.在货币政策方面,提高利率,实行保值贴补,稳定存款;适当收缩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控制职工货币收入的增长.在财政政策方面,开征特别消费税、征收预算外调节资金、延期归还企事业单位的国库券本息等.在行政手段方面,对涨价过猛的商品(如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营,对部分商品实行控购(如控制社会集团的商品购买)、清理公司、凭证供应;冻结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并相应增加国家的物价补贴.通过治理整顿,使居高不下长达20个月的零售物价指数从1989年4月起开始回落,治理整顿初见成效.这个时期宏观调整和紧缩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国家行政措施和增加物价补贴,以直接调控为主.
二、1993-1996年适度从紧时期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措施
经过三年治理整顿,1991年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经济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八五"时期除1991年外,其它4年全国经济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伴随经济的高增长,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房地产业严重膨胀,开发区盲目扩张,信贷投资猛增.面对再次过热的国民经济,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加强了宏观调控.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采取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改进调控方式等经济政策,出台了宏观调控16条措施,加强和稳定农业基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方面,强化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煤炭、电力、钢铁、建筑材料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大幅度地增加农业优质品种的产量;按照规模经济、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税制改革、清理预算外资金、增收节支等手段,将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规模之内.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运用多种手段改进金融调控方式,注重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整,改变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货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采取"对冲"措施,收回央行再贷款减少基础货币投放,通过两次利率下调,调整了货币结构,通过控制固定资产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将现金发行控制在预定的调控目标之内,为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坚持以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为主,再辅之以产业政策、外贸政策以及利率、汇率、价格、关税等经济杠杆,国民经济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
三、1998-2003年上半年扩大内需时期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措施
1997年,为巩固前三年"软着陆"成果,中央在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针对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下降的新情况,实施稳中求进的政策,两次下调利率,使经济运行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1998年由于遭受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商品供求矛盾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由"适度从紧"、"稳中求进"转向了"扩大内需",从反通货膨胀转为防止出现通货紧缩趋势,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辅之以产业和贸易等各种政策工具.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中,又推出了一些其他配套政策,如:增发国债用于企业技改贷款贴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国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抑制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开征利息所得税、鼓励消费信贷、延长法定节假日等;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退税力度,支持出口;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债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支持西部大开发等等.此外,财政政策还进行了分税制和税制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加快"费改税"步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强化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社保基金的支持.在货币政策上,目标是稳定币值,支持增长,对内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汇率稳定.一是通过取消贷款规模限额管理,代之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二是注重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等多种手段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积极试点公开市场业务,灵活运用利率手段,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市场需求;三是发行特别国债充实银行资本金,降低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从这一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以前注重追求增长速度,转变为既注重增长速度又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升级上来.
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冷热兼治、双向使劲时期(一)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措施
面对经济在"十五"前三年连续"加速增长"之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增长速度、部分行业盲目重复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问题,继发了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工业、投资"过热",农业、服务业"偏冷"的"结构性失衡",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油荒"和"煤荒",煤电油运等供应全面紧张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同时为了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从2003年8月起,以央行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为标志,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转型力度.特别是从今年4月份以来,面对物价上涨逼近5%的临界线,国家果断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财政政策由前几年的"积极"取向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变,货币政策由前几年的"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并对市场机制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如土地管理等,适当运用一些行政手段.具体包括:
一是加强货币信贷投放调控.央行在去年8月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4月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向贷款增加较多的商业银行发行500亿元定向票据,收紧放贷能力.出台了加强窗口指导和银行监管的措施,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起来,要求商业银行一方面严格控制对钢铁等过热行业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支持有利于调整结构、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的项目资金需要.
二是围绕产业政策准入,严格用地管理.开展了土地市场特别是开发区的清理整顿.从5月份开始冻结土地审批半年,农转非用地半年内停止审批.停止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和高档别墅、高尔夫球场等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配合做好制止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工作,严格加强用地管理,防止突击批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违法违规占地严重的地方,暂停土地使用审批.坚决收回违规多占或占而未用的土地.
三是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审核,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符合环保规定、城市规划、信贷管理和项目审批程序等有关规定的在建项目停建缓建,并视情况进行处理.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培训中心和各类会展中心、大学城等项目.
四是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将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经济实用房除外)等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切实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市场准入标准,从严审核新建项目.
五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加大煤电油运协调力度,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限制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达到市场准入条件企业的用电用油用煤额度.加快能源、电网建设,制定有序供电方案,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的用电需求,充分挖掘煤电油运企业的生产潜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资运输.调整煤价和电价,实行新的用电政策.全国范围内提高电价,取消地方出台的优惠电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积极疏导矛盾.组织开展全国资源节约活动,号召把节能特别是节约用电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六是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对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等.
这一时期国家运用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主要向两个方面侧重,既 "防热",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适时适度调控回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问题,防止局部过热现象蔓延;又"升温",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与前三次宏观调控不同,本次调控充分体现了适时适度,区别对待,不"急刹车",不"一刀切",注重实效的方针.1至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增幅比前4个月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别回落16.4和25.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遏制,房地产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势头开始回落,粮食价格趋稳,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减缓.财政支出增速成明显减慢,银行信贷有所控制,贷款余额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增速比前4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急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与只要手段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 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经济意义, 简述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现在哪里? 你如何看待政府的反腐力度? 随着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不少地方的房产价格开始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的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影响(60-----90字) 看得见的手是政府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出台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下列宏观调控措施中能起到扩内需作用的有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 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④ 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调节作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