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朱自清散文选的读后感吗650字到7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10:04:33
有朱自清散文选的读后感吗650字到700字
有朱自清散文选的读后感吗
650字到700字
有朱自清散文选的读后感吗650字到700字
可以给点分吗?恩这里有好几篇,你综合下吧!没分的说··,哎~~
不一样的世界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漫步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像是走进了一片森林,头上的天空被树阴遮的严严实实,但森林里却散着慵懒而自然和谐的光芒,不是华丽的采光灯,却是映照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柔和颜色.红、粉、橙、蓝、靛、青、紫……于是我就好像到了好多好多个不同的世界.
——题记
A. 竞走,小步跑,大步跑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小学的时候就学了这篇《匆匆》,在那个年少无知又单纯的世界,我们激动的在语文课本上已经度过的三千多个日子浓缩成一个数字,然后一天给这个数字加一,最后一个月后就把这件事全然抛到了脑后.都是这样的.可是时间还在不停不停地流逝,日子还在一天一天的往我们的反方向跑,然后我们过了5年级,过了6年级,然后现在马上又要进高中.有的时候真是觉得这样的光速实在太不可思议,不管是快乐、悲伤,无论怎么跪着向上天祈求多一些时间,时间还是一样冷漠的继续跑着,然后才会有我们恍然大悟的开始发奋、努力,开始学会跟时间一样的速度或是比时间还快的与它赛跑.
有的时候我们会赢,我们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超额的付出了许多,这个时候就有种绝妙的成就感.但这种坚持真的很困难.有很多次在时间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兴致勃勃的列出了一张计划表,还不停的鼓励和安慰自己“我已经按照自己的能力设定计划了,一定可以完成!”心情更好些的时候还有兴趣为我的计划表加上好看的花边.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期限到头了,心情也变糟了,计划表上的红勾勾寥寥无几……有什么办法嘛!诱惑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总是对自己太好了,觉得不能委屈了自己,所以行动就跟着意愿走了.
因此,6月份15岁了以后,我在新一年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学会怎么利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为自己成功的付出感到自豪!大家一起跟时间竞走,然后小步跑超过时间,再大步跑把时间拉开一大段距离,回过头享受胜利的快乐吧!(哈)
B、隐藏着的灰色地带在改变
《朱自清散文选》里最先看的是《憎》,看完后有很长很长的感想,也不由为文字中所勾勒出的社会感到遗憾.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里来来往往,彼此互不相识,也就牵引出一片片沉没.往往一些意外的事情才能打破这样的宁静.但这些打破了宁静的事情常常像玻璃杯,碎了,打破宁静,也很容易划破很多人的手,所以有很多人会痛苦.但是对于其他过路人来说,大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不过是在回家后跟家人说一个新鲜事:某地某时出了车祸了,真惨.另外还有的人,像文中那位骄傲的华捕一样,看见一位跌倒的妇女都能让他舒了冷黑色的眼睛,痛快的叫好“哦——呵!”然后毫不吝啬的露出他那贵重的金牙.我感到愤怒,同时也为他感到悲哀;我从不喜欢说别人可怜也不喜欢别人说我可怜,但对那个人,我却能狠狠的说他真可怜,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为别人着想的美德.他觉得自己高贵而不可一世,但却被朱自清先生当作一个人与人间冷漠的灰色地带的一个负面的例子.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近日的四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忘不了救援的战士们为了拯救生命而日夜工作,忘不了自主前去灾区救灾民的那些好心的人们.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内心有一种在沸腾的感动,让我想落泪却又有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让我更坚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两个感叹号还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我一度觉得2008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太重要太重要的一年了,8月份奥运圣火就要抵达首都北京,掀起奥运的荣光了,在那之前却发生了那么多起天灾,就不禁要担忧起来.但朋友很坚定的告诉我:面临了这样的灾祸才能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民族举办奥运会的资格!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是团结一心的,不屈不挠的!
所以我说灰色的地带已经变的很淡很淡,因为我们民族的团结凝聚了阳光,撒遍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
尾声:心情起伏不定的写了两个部分,总觉得一直在跟自己说话.朱自清先生笔尖的流淌带给我的感受根本就不是三言两语抒发得尽的.放下笔,我想我会继续将他的文字读下去.(08年5月18日记)
读 你
初三(11) 1135 丁文静
第一次接触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不经意间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经典,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认识你,了解你.
你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轻轻地吐出一个又一个字,仔细玩味其间的美妙时,我也意识到必须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谢谢你.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你像个孩子似的说给我听.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寻常的雨也能被描绘得那么美.《春》带给我的是华丽优美却不失朴实,也是它让我偏爱你写景抒情的散文,因为我总能在它们中间看到你的洒脱你的淡泊,读到你悲伤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袭白衣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甚至听到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可就在这时,你说 ,“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一刹那,我又似乎能触到你的心的凄凉,因为你总是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这又是一篇深深打动我的文章,读来竟有想哭的感觉.《背影》中,你的语言没有以往的华丽,多了几分朴实和平淡.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画面,那一句句平凡简短的对白,总能激荡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涟漪.我看到学生时代的你和你饱经风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父亲是少言的,他们不擅长表达,可他们没有半点粉饰的爱让人为之动容,“父爱如山”这话真是一点没错.你在《冬天》里也说,“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觉察到那氤氲在白水豆腐的热气里的父爱,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你心上都该是温暖的吧.
《正义》里你问道,“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你把正义比作食物衣服,你说“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箱衣服堆在屋里,总要轮流换穿,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我可以听见你的愤怒,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你让我们清楚地明白“正义”不止是挂在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的.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说它们“清丽”,有人说它们“清秀”,也有人说它们“清幽”,可都离不开一个“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乐意坐在安静的书吧里,吮着冷饮,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你的文字,细细品位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读你,读一个洒脱的你,淡泊的你.
读你,真是一种享受.
对文学的膜拜
厦门外国语学校 初三(11)班 1104 王昀
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朱自清.一个是在荷塘边漫步,静静享受夏夜清新的宁静的文人,另一个则是时刻关心祖国,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新生而奔走呐喊的民主战士.而不管我们对朱自清的印象是什么,所有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他不同时期写下的文章.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