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求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3:21:43
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求论文
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求论文
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求论文
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成熟.张载、二程发展了孟子学说,扬弃了董仲舒的粗陋形式,达到了新的理论水平.张载、二程的天人合一思想,分析起来,包括几个命题: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张载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明确肯定人是一物.张载《西铭》说:“天称父,地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其主要意义是肯定人类是天地的产物即自然的产物.
2.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普遍规律
张载说:“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之何哉 ?”(阴阳相互作用相互推移的规律就是性命之理,自然界与人类遵循同一规律.
3.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张载说:“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他认为性与天道具有同一内容,即是变易.程颐说:“道与性一也.”又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他认为天道、人性、人道是同一的,其内容即是理,也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张程都肯定性与天道的同一性,但张载以为这道即是变易,程颐则以为道即是理,这是彼此不同的.
4.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调谐
这是《易传》提出的,以“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为理想境界.张载、程颐亦接受这种观点,但是没有更详尽的发挥.
这四个命题之中,第一和第二命题是基本正确的.这第三命题是基本错误的,第四命题包含着有价值的重要思想.为了正确评价这些命题,应考虑三个理论问题:(1)自然界 和人类精神有没有统一性?(2)自然规律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如何?(3)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多次讲到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摘引如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 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 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 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
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
思维过程同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类似的,反之亦然,而且同样的规律对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适用的.
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可谓精辟透彻、深切著明.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界和精神,具有统一性.自然规律与思维规律是互相一致的.自然过程、历史过程、思维过程都遵循同样的根本规律,而这根本规律就是辩证法的规律.
应该承认,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天人合一”,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基本正确的.
恩格斯也谈到自然规律与历史规律的区别.他说:
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但是,想把历史的发展和错综性的全部多种多样的内容都总括在贫乏而片面的公式“生存斗争”中,这是十足的童稚之见.
在自然界,无机物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和谐;生物之间,既有斗争也有合作.用生存斗争的公式来概括人类历史的复杂内容是十分幼稚的.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虽然都服从于 同一的普遍规律,但是物理现象、生物现象、人类历史又各有其特殊规律,不能混为一谈.
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道德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但是服从自然规律的行为不就是道德行为.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德原则是人们依据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设定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程颐认为“天道”与“人道”只是一个道,事实上是把维护当时社会秩序的道德原则绝对化、永恒化,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抬高为天经地义,这是根本错误的.至于程颢以“心即是天”来论证“天人本无二”,就更是陷于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了.
张载没有讲仁义就是天道,但是他把人性与天道统一起来,以为“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这就混淆了人性与天道的区别.所谓人性应是指人的特性,即“人之所以为人者”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性与自然界的普遍性应有区别.张载以“天地之性 ”为人的本性,也是不正的.孟子“知性则知天”的学说是张载、二程的许多错误观点的思想来源.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包括复杂的内容,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应该如实地加以分析.
关于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 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庄子的观点是消极的思想,荀子的观点是积极的思想.自从西方“戡天”(战胜自然)的思想传入中国后,荀子的学说受到高度赞扬.但是,如果一味讲“戡天”,也可能陷于破坏自然.事实上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盲目破坏自然,会引起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严重后果.近年来人们强调保持生态平衡,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革自然,也要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应该肯定,这种学说确实有很高的价值.
总之,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要进行科学分析,要注意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