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美女的诗和句文言文,现代汉语都行.不要词语,越多越好.句,包括好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9:36:39

求描写美女的诗和句文言文,现代汉语都行.不要词语,越多越好.句,包括好句.
求描写美女的诗和句
文言文,现代汉语都行.不要词语,越多越好.
句,包括好句.

求描写美女的诗和句文言文,现代汉语都行.不要词语,越多越好.句,包括好句.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题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诗中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
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
句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有一位盖世无双的绝代佳人,幽居在空寂的山谷.她说自己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儿,如今却沦落山野,与草木相依.开头两句点题.上句言其貌之美,下句言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绝代”,冠绝当代.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以上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死后连尸骨都不得收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这里指长安.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应上文之“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世态人情总是厌恶衰落,万事都如风中的烛火飘忽不定.娘家中落之后,轻薄的夫婿也看不起我了,新娶了一个美貌如玉的妇人.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夜合花还知道朝开夜合,鸳鸯也都是同飞共宿.那负心的人,他只看得见新人的高兴欢笑,哪听得见旧人的悲痛啼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合昏”,即合欢,一名夜合,其花朝开夜合,故云“知时”.“鸳鸯”,鸟名,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泉水在山间时是清的,出山以后就浑浊了.唉,世人该如何看待被遗弃的我?为买口粮,丫环替我变卖了首饰回来了,草棚漏雨,我和她一起牵引藤萝,修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本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之同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之在山,无所挠其清.佳人之夫出山,乃随物流荡,遂为山下之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我信手摘了一枝花,却没心思插上鬓发;只是常常把那柏枝拣个满把.天冷了,太阳落了,她穿着单薄的翠衫,静静地倚着那修长的竹树.
末两句以写景作结,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动”,每每.“掬”,把,两手捧取.
评解
以弃妇为题材的古典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卫风》中的《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
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见弃于夫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