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司的名字从哪来的?很呀很奇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2:47:03
明朝三司的名字从哪来的?很呀很奇怪~
明朝三司的名字从哪来的?很呀很奇怪~
明朝三司的名字从哪来的?很呀很奇怪~
大司农
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大农.多种租税赋敛都由大司农收取,把收来的粮食、布帛输送到国家诸仓贮存,货币则储於都内.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於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司农秩为中二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藉田五令、丞,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郡国的都仓、农监、都水也属大司农.
东汉时大司农下的属官仅有太仓、平准、官三令、丞,其馀都被省减,或改隶於郡国.大司农成为单纯的中央财政主管长官.
魏晋以后,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
布政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苏设有两布政使,一在江宁,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一在苏州,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