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征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1:35:28
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我身边的变化(征文)
长清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长清区迈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航道,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有了较大突破,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这三十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三十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三十年.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省会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科教新区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长清区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有四个办事处,五镇一乡,624个行政村居.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济荷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国道等公路干线纵贯南北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长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旅游文物景点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市级16处,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与泰山、灵岩寺并称“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莲台山,汉代石室孝堂山,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境内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遗址,双乳山西汉古墓的发掘分别被列为1995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二、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年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64.05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04亿元、92.13亿元和50.8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9.2%、22.2%和27.6%.人均生产总值28933元,年均增长15.9%.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8亿元,比1978年增长63.7倍,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9亿元,比1978年增长80.1倍,年均增长15.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7亿元,比1978年增长424倍,年均增长22.4%,其中居民储蓄50.4亿元,增长697.8倍,年均增长2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9亿元,增长171倍,年均增长18.7%.
(二)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发展方式更加协调.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61.4∶18.7∶19.9调整为12.8∶56.2∶31,一产下降了48.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37.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改变了原来仅仅依靠农业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共同带动发展的格局,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协调.
(三)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产品产量显著提高.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全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30.2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新增3200公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区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23万吨增长到32.1万吨,年均增长5.6%,蔬菜总产量由2.53万吨增长到90.5万吨,年均增长1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不足1亿元增长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0.3%.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培植林果、畜牧、蔬菜、良种、花卉五大主导产业,林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大牲畜存栏量10.8万头,制种面积10万亩,成为全省六大专业制种(县)区之一.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12家,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个,带动基地14万亩、农户6.2万户,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42个,10家农业龙头企业、14处农林基地、畜牧小区分别被确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1731万元,兑现小麦种植、良种、农机购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农补贴资金5.6亿元.大力加强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多元,改造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全区560多个行政村、40万农民直接受益,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9700万元,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94个村、16.87万人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退耕还林还果、荒山绿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成效显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提高10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46个,改造土地9.6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投资4760万元实施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批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动植物疫病防治、防火救灾体系得到强化,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增强.
(五)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区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济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更为我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迅速膨胀,优势地位日益突出.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企业数量由22家发展到151家,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压力容器、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07年,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1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利税22.8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75.3%、78%、80.6%,已成为“山东省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山东省压力容器生产基地”.
1.工业经济总量日益扩大.1978-2007年,长清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3.8%,高于GDP年均增速7.7个百分点.2007年,长清工业增长19.0%,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3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8.9亿元,增长803倍;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万人增加到4.5万人,增长3.5倍;企业个数由1978年的87个增加到2007年的890多家,增长9.2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18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0家.
2.工业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28亿元、利税25.52亿元、利润13.85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17.1%.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94个产品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7%.
3.主导地位显著提升.197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7.3%,2007年达到了47.6%,比重提高了30.3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5.5%.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六)投资规模大幅扩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546万元,1997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01年,撤县设区以及后来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为我区投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使我区的投资真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从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91.7亿元,是1978年到2000年22年投资总和的9倍,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七)对外贸易达到新高,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区对外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新高.1978年,我区对外贸易仅局限于畜产品、粮油和土产类,出口额仅132万元,到目前,我区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水泥、机电、五金制品等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出口市场分布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涉及药品研发、电子仪器制造、物流、商贸、服务业等领域,截止到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达到37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区出口创汇116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1万美元.
(八)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省会西部新城迅速崛起.全区按照“山水长清、泉城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两化并举、互动发展,推进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政务商住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济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五大片区”为载体的西部新城建设,城市规划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66.9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4.5万人.大学科技园和济南经济开发区“两大亮点”成效显著,成为引领省会城市西进、拉动省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区内“六纵八横”路网框架全部拉开,辐射区域达到20平方公里,绿化、亮化、净化达到了较高标准,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具雏形.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43.11平方公里,容纳12所高校,人口规模40万,目前10所高校相继建成,入驻师生15万人;建成道路58公里,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区2个,安置18个村、2.1万人,乐天小区被授予“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现代化科教新区的框架基本形成.政务商住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大力实施以道路、管网、公共服务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改造城区道路13条、30.7公里,供热、天然气、污水等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展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全面投入使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入驻山水、佳宝、明发、澳利等企业26家,成为全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兽药研发生产基地.
(九)民生问题明显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围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工程,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中小学辍学保障机制,救助贫困学生6000多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村庄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96.01%.投资2290多万元,改扩建9处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条件趋于改善.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103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岗前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9.6万人,岗前培训1798人.对城市低保家庭实行了住房租金补贴,使其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建设雅居苑和龙泉居两处经济适用住房,全部竣工后可解决4800多户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326元,比1978年增长30.5倍,年均增长1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增长20倍,年均增长14.2%.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95.6%下降到39.2%;居民各项储蓄余额50.4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697倍,年均增长24.4%.
一、长清区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有四个办事处,五镇一乡,624个行政村居。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济荷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国道等公路干线纵贯南北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长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旅游文物景点47处...
全部展开
一、长清区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有四个办事处,五镇一乡,624个行政村居。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济荷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国道等公路干线纵贯南北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长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旅游文物景点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市级16处,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与泰山、灵岩寺并称“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莲台山,汉代石室孝堂山,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境内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遗址,双乳山西汉古墓的发掘分别被列为1995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二、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年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64.05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04亿元、92.13亿元和50.8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9.2%、22.2%和27.6%。人均生产总值28933元,年均增长15.9%。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8亿元,比1978年增长63.7倍,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9亿元,比1978年增长80.1倍,年均增长15.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7亿元,比1978年增长424倍,年均增长22.4%,其中居民储蓄50.4亿元,增长697.8倍,年均增长2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9亿元,增长171倍,年均增长18.7%。
(二)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发展方式更加协调。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61.4∶18.7∶19.9调整为12.8∶56.2∶31,一产下降了48.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37.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改变了原来仅仅依靠农业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共同带动发展的格局,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协调。
(三)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产品产量显著提高。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全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30.2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新增3200公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区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23万吨增长到32.1万吨,年均增长5.6%,蔬菜总产量由2.53万吨增长到90.5万吨,年均增长1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不足1亿元增长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0.3%。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培植林果、畜牧、蔬菜、良种、花卉五大主导产业,林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大牲畜存栏量10.8万头,制种面积10万亩,成为全省六大专业制种(县)区之一。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12家,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个,带动基地14万亩、农户6.2万户,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42个,10家农业龙头企业、14处农林基地、畜牧小区分别被确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1731万元,兑现小麦种植、良种、农机购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农补贴资金5.6亿元。大力加强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多元,改造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全区560多个行政村、40万农民直接受益,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9700万元,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94个村、16.87万人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退耕还林还果、荒山绿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成效显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提高10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46个,改造土地9.6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投资4760万元实施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批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动植物疫病防治、防火救灾体系得到强化,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增强。
(五)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区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济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更为我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迅速膨胀,优势地位日益突出。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成立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企业数量由22家发展到151家,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压力容器、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07年,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1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利税22.8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75.3%、78%、80.6%,已成为“山东省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山东省压力容器生产基地”。
1.工业经济总量日益扩大。1978-2007年,长清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3.8%,高于GDP年均增速7.7个百分点。2007年,长清工业增长19.0%,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3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8.9亿元,增长803倍;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万人增加到4.5万人,增长3.5倍;企业个数由1978年的87个增加到2007年的890多家,增长9.2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18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0家。
2.工业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1.28亿元、利税25.52亿元、利润13.85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17.1%。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94个产品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7%。
3.主导地位显著提升。197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7.3%,2007年达到了47.6%,比重提高了30.3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5.5%。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六)投资规模大幅扩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546万元,1997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01年,撤县设区以及后来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为我区投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使我区的投资真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从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91.7亿元,是1978年到2000年22年投资总和的9倍,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七)对外贸易达到新高,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区对外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新高。1978年,我区对外贸易仅局限于畜产品、粮油和土产类,出口额仅132万元,到目前,我区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水泥、机电、五金制品等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出口市场分布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涉及药品研发、电子仪器制造、物流、商贸、服务业等领域,截止到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达到37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区出口创汇116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1万美元。
(八)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省会西部新城迅速崛起。全区按照“山水长清、泉城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两化并举、互动发展,推进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政务商住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济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五大片区”为载体的西部新城建设,城市规划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66.9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4.5万人。大学科技园和济南经济开发区“两大亮点”成效显著,成为引领省会城市西进、拉动省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济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新建道路24公里,实施绿化58.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区内“六纵八横”路网框架全部拉开,辐射区域达到20平方公里,绿化、亮化、净化达到了较高标准,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具雏形。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43.11平方公里,容纳12所高校,人口规模40万,目前10所高校相继建成,入驻师生15万人;建成道路58公里,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区2个,安置18个村、2.1万人,乐天小区被授予“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现代化科教新区的框架基本形成。政务商住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大力实施以道路、管网、公共服务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改造城区道路13条、30.7公里,供热、天然气、污水等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展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全面投入使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入驻山水、佳宝、明发、澳利等企业26家,成为全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兽药研发生产基地。
(九)民生问题明显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围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工程,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中小学辍学保障机制,救助贫困学生6000多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村庄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96.01%。投资2290多万元,改扩建9处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条件趋于改善。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103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岗前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9.6万人,岗前培训1798人。对城市低保家庭实行了住房租金补贴,使其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建设雅居苑和龙泉居两处经济适用住房,全部竣工后可解决4800多户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326元,比1978年增长30.5倍,年均增长1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0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增长20倍,年均增长14.2%。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95.6%下降到39.2%;居民各项储蓄余额50.4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697倍,年均增长24.4%。
收起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
全部展开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收起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
全部展开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下车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姥姥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枝繁叶茂的小树,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我感觉就像在看风景画一样。
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
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
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