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表明,钾离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颉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钾离子则能通过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6:44:07
实验表明,钾离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颉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钾离子则能通过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实验表明,钾离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颉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钾离子则能通过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我知道此题答案选B
解答生物学简答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基本上属于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所以它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从思维学上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包括概括、联想、回忆、判断和作答五个环节.下面以一道题的解答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例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右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人正、负电极,结果发现钾离子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多肽),结果发现钾离子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3)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钾离子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4)上述实验证明
1)磷脂膜上没有载体,钾离子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2)钾离子利用缬氨霉素作载体,并由电极板提供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3)缺少能量,不能进行主动运输;(4)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到达高浓度.
我也知道这个题的答案
问题是,这两个实验是相同的,但为什么第一个是协助扩散,第二个需要外加电场作用?这个问题困扰我好多天了!请说清楚点儿,谢谢!
实验表明,钾离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颉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钾离子则能通过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其实很简单.
仅仅有一个地方你木有注意到.
最上面的一个实验中,“钾离子则能通过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而下面的实验中,“水槽左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右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
看到了吗?钾离子要扩散的话,只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而下面的实验室反着的,不能通过扩散移动,必须要一个能量,在生物体中,这个能量来自ATP或其它,本实验中自然来自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