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03:11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你说的时间应该是俄国农奴制度后的俄国生活状况.
首先,农奴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