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word给我传过来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10:01:11
那个word给我传过来吧!
那个word给我传过来吧!
那个word给我传过来吧!
QQ:360920249 我给你
我有,word文档,680个基本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二 区域地理
知识总结
典型例题
习题
一、知识总结
Top
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 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全部展开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二 区域地理
知识总结
典型例题
习题
一、知识总结
Top
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 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
2. 按地形分三大块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阶梯界限
第二阶梯
阶梯界限
第三阶梯
3.按气候区分三大块
4.省区轮廓
5.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区(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盆地、河谷、山脉等
6.剖面图的认定
7.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
(1)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
(2)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3)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
(4)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5)中国的人口
(6)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
(7)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8)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
(9)商业中心的分布
(10)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11)中国政区图
(二)比较差异,把握特征
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又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每个区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每个区域特征的形成,尽管是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离海洋远、地形闭塞造成的干旱环境。所以抓住主导因素和主要线索去学习区域地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域国土整治开发研究。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有关规定是实施国策的保证。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与政治,要以科学的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去认定、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样回答有关问题才能把握方向。
1. 综合分析、比较差异、概括特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与形态特征影响着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脉的分布,学习我国地形的特点与分布
A山脉构成我国阶梯界线
B由山脉构成边界的各地形单元
②结合地形的特征与分布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A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
阶梯分布又使降水较集中于迎风(夏季风)的阶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第二阶梯的边缘山脉等;
第一阶梯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的高原气候;
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
B我国山脉的分布对气候及河流的影响。
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各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且使南北的影响差异加大。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2)抓成因、识气候,以气候为主线贯穿中国地理复习
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成因入手,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高中地理第二章)
A季风的形成及运行规律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B季风的形成、性质及活动规律
C季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东部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主要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我国冬季气温低的特点;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
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总特征。
②结合我国气候的特点学习其它地理要素的特点
A从季风区的分布、季风的运行规律及干湿区的分布,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B季风区分布影响着内外流区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风的运行规律推导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D由干湿区、温度带、地形分析外流区域河流的差异
③结合气侯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而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流水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
A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
B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3)熟练掌握以下中国区域差异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
②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年降水量: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⑤地形三大阶梯界线
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⑦中国人口界线
⑧黄河、长江沿线
⑨京哈—京广铁路线,陇海—兰新铁路线
3.树立四个观点
(1)区域差异观点
(2)因地制宜观点
(3)人地协调观点
(4)可持续发展观点
4.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图4)
①自然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为主 海拔较高(1000-2000米)
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4000米)
高原、山脉为主
气
候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大陆性显著,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多大风天气 气候严寒,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
水
文 外流河、淡水湖
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多咸水湖,多大河源头
植被 森林 草原、荒漠 高山草甸、荒漠
人类活动 ²1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深刻;
²2 农业限制因素:水旱灾害
²3 农业生产结构:我国最重要的农耕区
²4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面向国际、国内市场,²5 向深加工、外向型、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²6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远不²7 如东部季风区;
²8 农业限制因素:水分
²9 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²10 还有灌溉农业
²11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向节水农业(如集水型)、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²12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²13 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
²14 农业限制因素:热量
²15 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
²16 方向:高科技农业
(2)三大自然区域的内部差异:
Ø 东部季风区
Ø 西北地区
Ø 青藏高原区
(3)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①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
A.主要优势: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桑蚕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亚热带、热带基地
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
特 征 主要工业中心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塘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高
B主要问题:
东北森林保护与抚育更新;辽中南工业区面临设备陈旧、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华北平原综合治理盐低洼地、碱地、沙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农业;
黄河、海河的根治;长江、淮河的治理;
北方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红壤的改良
C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科技、人才、信息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问题。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建设农林渔副产品基地
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扩大对外经济贸易
②西部地区的发展
A发展优势
发展边境贸易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B主要问题
经济落后,科技文化教育落后
生态环境恶劣
C发展方向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
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开发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发展节水农业
保护草场,治理沙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面积排位
2.观察主要分布的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3,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纬30°、北纬40°等重要纬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0°经线、180°经线、西经20°、东经160°、经80°、 东经120°、西经120°、西经80°、西经120°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它们穿过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包围在每一个大洋周围的大洲的名称。
5.大洲界线,跨大洲的国家
6.以南极半岛为起点,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分布的大洋
7.重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半岛、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极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西印度群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不列颠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冰岛、爱尔兰岛、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新西兰北岛、南岛。
8.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
9.主要的国家: 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阿根廷
总论:
1、七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地势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
2、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3、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分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产;亚洲耕地最多。
5、中亚的位置;主要物产。
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非洲:
1、东非裂谷带;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2、埃及苏伊士运河;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地势最低。
2、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经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主要工业区。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欧洲联盟。
5、英国、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经济特色;英国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6、德国的位置;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了解俄罗斯的邻国;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8、了解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各地形区的矿产。
2、五大湖;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
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析美国电子工业中心“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5、美国农业带分布;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产。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围(注意所属的南北半球,180度经线的位置)。
2、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
3、澳大利亚著名物产;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极洲:
1、南极洲轮廓特点;外围大洋位置的判断。
2、我国中山站、长城站的位置。
3、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我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收起
按照专题对于知识重新组合。比如说自然资源,那这个内容咱们在高中高一地理的下册开始讲一章,你好好琢磨琢磨,自然资源里边是不是高中上册也有?比如说气候资源,在上册,在气候圈里;另外还有呢,是水资源,那儿缺少应该知道,世界地理中,中国地理中,必然讲到一些国家资源的情况,那么这种跨章节的东西,你能不能够给它串起来,给它综合起来,这是我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
下边我以自然资源来举例子,那么资源有这么...
全部展开
按照专题对于知识重新组合。比如说自然资源,那这个内容咱们在高中高一地理的下册开始讲一章,你好好琢磨琢磨,自然资源里边是不是高中上册也有?比如说气候资源,在上册,在气候圈里;另外还有呢,是水资源,那儿缺少应该知道,世界地理中,中国地理中,必然讲到一些国家资源的情况,那么这种跨章节的东西,你能不能够给它串起来,给它综合起来,这是我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
下边我以自然资源来举例子,那么资源有这么一块,基础知识这块,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分类。自然资源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性质分,一种是按地理要素。自然要素分,分五类。然后又讲到,自然资源的共同的特点,三大特征,基本特征,那么这是一个总的概括。实际上,书上又讲到什么,讲到资源的问题,那么资源问题,在高中课本仅仅是做了一个总结和概括,实际渗透到中国地理中和世界地理中,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请按照专题进行知识重新组合。比如环境问题,你可以自己试一试,能源问题,能源能源的概念,能源的分类,能源利用中存在的消费结构等等,然后能源的分布,这些都可以打乱,进行按专题式的整理,这也就不再细说了。
第二,以某一个区域为案例,以某一个区域为案例,中心发散,纵横联系。那么区域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区域是指什么呢,指一块点,那这个区域点的话,可有各种分类。比如说就中国来说,省一级算一区,比如河北省,算一个区吧?我们也可以按地形分类,中国有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这可以按一个平原算个区,咱们中国这两类就可以了。那我们以一个例子,比如说,2002年的有一道高考题,第36题,那么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区要掌握什么内容,通过它咱们解剖一下。
我想第一部分,首先是应该把这个区域的空间位置加以定位,我给同学提点思路,这思路是不是这样的:第一,每个区域有它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概括这么几方面,一个就是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这几个方面,有没有一种内在联系呀?那么气候有什么气候?应该有相应的植被,咱们在自然学过吧?那么在气候和位置的影响下,是不是可以想到河流水纹的情况?然后又有地形,地形加上大气环流,可以对降水起到影响,那么这种相互间的关系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内在联系,这是我说的第一步。
第二个,知识怎么整理,按照区域进行内在联系的整理。
第三,是以社会热点为案例,以社会热点为案例。那我们举个例子,西部开发热点吧?那西部开发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西部的范围和位置吧?那我们都知道,西部至少掌握十个省,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还有有时候也把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义壮族自治区算在里边,因为它的经济水平发展比较慢,相差不多,那么起码十个应该知道。再想想既然西部有了以后,范围位置知道以后,你还因此了解什么?它的自然环境,那这又有差异出现了,西北地区是刚才说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那里位置气候从地形来说,西北有两个平地吧?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那块有高原,甘肃那块有河西走廊,这块地形搞清楚,气候搞清楚。
我们开发西部,要有两个重要的措施,一个就是刚才说了,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各种通讯管道,包括石油天然气管道,这是基础设施;另外呢,我们知道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能源,当然还有水能等等,那么这些资源怎么样的开发,怎么样合理调配呀?那么必然使你想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刚才铁路,让我想到青藏铁路的建设吧?你把这类知识,能不能以西部开发来一个专题、热点进行串联,进行综合了?那么我们对于西部开发包括它的意义上,还可以继续分析
比如说在西部开发,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的水平,民族的问题,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国防的稳固,这些都有共性的东西,那这些你都掌握了。好了,我有知识储备了,我是个综合的东西了,那部分都准备好了,你是考云南,我考准噶尔也会了,我考新疆也会了,当然这是共性。当然你再找找差别的东西,那行了。所以我们想,如果能不能以这种专利的方式,以区域的这种案例的方式,以某些热点的这种案例的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组,打乱你的生活顺序,你能得到你的知识储备,还有新的知识结构了,就能适应考试的需要。那么我想我给同学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对在你以前的基础上,以前的基础上,以前书本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做。但是我们到后期,到今天开始,肯定有同学没做,如果没做你能不能以综合的知识成果的方式,来对你知识加以整理,这样整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重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重视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什么要提这个建议呢?我是有根据的:首先,由于我们初中这部分知识是早在几年前学过的,当时学的很好的同学,可能也忘掉不少,何况当时不是以高考的那种程度复习学习的,那么在文综考试中,对于区域地理的考试中,它起到一些很重要的作用在分值上也占了相当的比重。一般来说,区域地理,首先对我们地理学科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识。在文综考试中,以某一个地区做切入点。另外呢,好多高中的原理和概念规律,它是提炼出来的东西,需要落在区域上,需要落在中国这块,需要落在世界那块,来看你掌握的程度,你会分析,你会理解和应用。考察这个怎么办?要落实在其余部分,那么,所以我想在后面时间,虽然你前面学了一段时间,中国和世界复习,我建议,你再后边一段时间,还要加强这部分复习。
那咱们怎么复习呢?我提出几点建议来。第一,准确判断地理事物所出现的地区,掌握它的空间位置,特别是要掌握空间定位的方法。我觉得我们把中国按纬线这么几条:从北往南,北50,40,30,还有一个重要的北回归线这几道线得记住;那么这东经135度,然后你就把120度这一般能记得住,按10度递减,120,110,100,90,80,这么按十度递减。这样我们从土壤里看出来,它是这么一个经纬网的格在里边。另外呢,还要会分析在图上分析这个图中有那些我认为在环境上的问题,有时候是比较重视自然的、气候的,也重视工业农业的,恰恰忽视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我们高地理非常重要的主线。那比如说华北这块地方,作为我们的开发国土来说,不利的条件是水资源的紧缺;另一块华北平原有时候也叫做黄淮海平原吧?黄淮海平原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叫做开发,那么它的土壤的质量比较差的部分其中一个原因是盐碱地,那么盐碱地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就在这区域复习中,要重视这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采取什么对策,这部分希望大家重视。
第二点要用地图来辅助区域地理的学习,要落实地图。
第三,我们对这个区域最好能形成它的知识结构。你看我们以青藏高原为例,由于海拔高、寒冷,那么有些在高山多冰平川,有了冰川,地势又高,就想到是亚洲很多大河出来了,你看雅鲁藏布江,包括咱们说的澜沧江江,还有长江、黄河,发源都在青藏高原,高没水不行,有冰川啊,这是一个路子。然后由于地形地势高,会比较复杂,再加上地质灾害,因此在发展交通上来说呢,有诸多不便,这时候可以联系到青藏铁路,遇到什么复杂的地形,还有冻土问题,就想得很多了。高寒了,冻土怎么解决呢?就出来了。那么由于高寒气候下,必然影响它的农牧业,它那么高的地方,气温很低,有优势的地方,比如说太阳辐射还很丰富,因此,对它当地农作物的产量上还可以。但是种在那儿呢,就是问题,同样是寒冷的地方,土壤也比较贫瘠。我们就知道,找到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地区,土质比较好一些,热量相对好一些,又有矿产,这样形成当地的河谷农业,可以联系起来,那么它高的地方还有一些比较面积大的草原地区,比如藏北高原草场丰富,那是我国重要的牧区,那么通过这个位置地势高,寒冷的气候,高山气候而联想出来。
我想这么一个知识结构连起来,就相当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对于某个区域的知识的综合,再进一步进行。那么我对同学第三个建议,在我们后一段时间,在思维上在动脑筋上,总不能光整理,光会读点图,还要会思考。因此我建议大家用多种方式进行地理思维的训练。那么那些思维呢,我给列了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比较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这么一种情况,同类地理书,同一类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加以一比较,比如我们学到地下水,潜水,水,这叫同类事物的比较;第二,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的比较,不同地区,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这叫不同地区农作物种类也不一样,农业的类型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作为商品性基地,比如到珠江三角洲,应该是既有商品,又有甘蔗,还有出口的商品基地那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可能它比较大了,包括几个商品基地,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那么这细分一下,对于不同地区的地理事物加以比较,这是我说的国内的。
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同样是农业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的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不一样,你看印度主要是水稻,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黄麻,棉花等。你要到巴西,主要是经济作物,这就不细说了。另外再有,在分布上不一样,印度农业这些农作物区的分布,主要在两大片,一个是高原上,一个是在黄河平原,而巴西往往容易误认为是平原。其实主要是哪儿呢?巴西高原的东北和东南,那你要琢磨为什么平原是一个原始林地区呀?那么这个可以比较,然后条件不一样,另外印度的农业的条件中,特别要提到它耕地的比重,数目很大的,所以这叫不同地区的比较,我想这个通过比较以后,很多事情就深刻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比较思维。
第二运用联想思维,有一种联想是联想同类事物,相关的,联想同类事物有关的。比如我们学了鲁尔工业区了,鲁尔工业区的中心条件,最后确认它应该是第二次技术革命时候出现的,它应该属于煤田。到这个时候你就想想,类似煤田在那些国家出现了,比如中国的辽东南,工业区,美国的五大州,宾夕法尼亚州,对不对?像英国中南部等等,这叫对同类事物的联想。那太多了,你就想吧,是不是?这方法挺好,大家整理好,这是一种,这叫同类事物的联想。
第二,一个联想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想。你整体有了,比如我学了知道火山地震带,两大带:一类叫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带,然后什么原因,是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这整体,然后再联想,哪一些国家,你可以推测不可以?比如环太平洋日本国,我国东部,然后菲律宾,新西兰,太平洋东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出现过大地震,墨西哥有吧,那个智利大地震学过吧?整体联想到局部,联想到局部。
第三综合性的思维。什么叫综合性?从多角度,多个因素分析,别一个心眼,就这个意思。那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分析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中心,那你分析时候,肯定不可能,一般先找最主要的吧?位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进出方便,另外又是东部海岸线,中间的位置,最优越的位置;然后呢,还有一个发展工业,向农业做基础,农业做基础,那儿附近有生态园基地,你得提供原料,那关于农业问题;还有交通、原料,还有工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没有便利交通不行,上海本身就是港口,还有其他港口配合,然后还有铁路线,京沪线和沪杭线;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上海科技力量雄厚,诸多因素分析,上海工业中心,全国最大的中心。
咱们再举个例子,自然例子,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特别典型,对吧?那你想想用什么因素分析呢?最主导的是地处大陆的中纬度西风所影响,这两个是关键,对吧?还有其他因素没有?有,有配合的,有人说,刚才讲到,海岸线曲折,海岸曲折什么意思?距海较近,容易受到海洋影响。另外,山脉东西排列,平原东西横穿,这个东西延伸,正好有利西方的深入,然后就是还提到刚刚海岸线全提到了,那么诸多因素,我想分析一下。还有一个什么,很重要的?洋流,北大西洋,这就叫什么综合分析。我看咱们文综题里边大家在答题时候,分析时候,多几分思路,多几个心眼,然后当然分析说了,最好能找到主要的因素,你说清楚,比如刚才上海位置,是吧?
第四个辨识的方法,用辨识的方法进行思维。这个考试原理就那些,概念就那些,地图你也复习了,那我怎么还考不好啊?咱们得适应高考命题辨识,在它变的情况下,我也会掌握,那怎么办呀,我们在这段时间应该给自己智力测验中辨识方法训练一下,我举些例子,比如说改变地理条件,改变了地理条件,比如说刚才我说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假若那个山脉和平原不是东西贯穿,琢磨吧,那么西欧的海洋性气候能有那样典型?想想为什么?假如这个山脉变成南北走向了,那就很可能阻挡着西风的进入,就有点像北美洲的西海岸了,北美洲西海岸有南北走向的,如果没有这个山系,我看北美洲西部的气候应该跟欧洲相似了,应该是个海洋性气候的环境吧?你变化一下,这是一个,改善条件。
比如我们过去有同学练过,度数现在23度2,六分,有个这样的题,假如变大,假如变小,变,这种条件的变化,还有一种形式的变化。2002年春季考试有道题,什么题啊,考公转轨道,太阳在这个轨道的位置,咱们一般都是一个轨道然后太阳在咱们右边,公转方向你也会,很熟悉的图形,春季考试的时候它变了,但是它把太阳挪了,左边来了,又蒙了,人家给咱们的常规那个图,是为了你们看,实际上我们老是看这个图正好掉个个儿,是方向交叉。你画这个圈,到对面看,换个角度,这种换个角度的,变化形式,比如城市化,咱们说讲到几个标准,城市化的过程,有什么首先一个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了,城市用地范围由孤立变成面,文字叙述吧?它给变成一个图,读图识字,这比较容易,你先做了,当时考试不一定怎么想呢,你要辨识的思维的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再比如说平面图你会,变成宽面图,这是变吗?另外还可以,比如说,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非常具有明显的纬度线,对不对呀,自然带也好,气候类型好,在沿着南北方向出现更替,沿着东西方向或者纬线方向是延伸的吧?非洲非常明显,以赤道为轴,南北热带草原气候,再往南北,再往南北地中海气候吧?但是有没有同学练过,到了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穿过东非高原,本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它变了,变成热带草原气候。这种非地带性的你要掌握,除了掌握共性的,那么对于那些个性的,非地带性的东西要注意整理。还比如说,整体和局部的变化等等。我想,有了这些思维的训练,做了心里准备和具体的准备。我想,考试时候应该是有了准备,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建议。
就是在后一段时间里边,我建议同学们以高考例题为范例,高考例题为范例,突出对咱们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认为这部分是我们能够符合考试要求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说通俗话是拔高的。考试就看你能力,有了基础还要看能力,我想提些建议,我们同学提炼了不少,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要善于抓住特别是跟高考题,你看我今天讲这些题都是高考题,它带有典范。当然你们觉得比较好的题,也可以释放一下,要总结,这道题命题中给了什么条件,需要我们获取什么信息,考察我们什么能力,来总结这个,然后举一反三。目的呢,能力提高,而且不必陷入题海,我想是这样做,用精炼的高考例题和一些不错的题,加强能力的训练。
刚才已经讲了一个例子,就是刚才新疆和中亚那个区域图,大家想那道题实际上要考你这么几个能力:第一,区域的定位能力,现在考这个题;第二,获取信息的能力,人家给你假定是六百多毫米,这个信息一共你知道这个地方已经是干旱气候,它干旱气候六百多毫米,是吧?这个信息然后通过这个图,通过你的联想和想像在空间中想像,有北冰洋的气流,还有大西洋来的水气,加上等高线的出现,读图能力吧?判断地形图,三千米还不是高山吗?它这个地方正好在那个坡度,从风向来看,是实际考察能力,从图上有悬起相应信息,甚至推导的能力/往后,分析一些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成因的关系,要找原因,这道题揉在一起,你有这个能力,差一个不成,你总结一下。
我们下边举一道题,好了,下边咱们看这道题,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图式地区创建洛杉矶镇,这里每年有多天出现现象,在人口不多的时候,是宁静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请读图回答下面的题,那么,给了文字资料,还给了图,我想,关于洛杉矶的建筑,这个是不考的定位能力,空间位置,第一能力出来了吧?这没问题了吧?第二当地应该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人家你知道洛杉矶经纬度了,对吧?如果你在前边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掌握了,那么,咱们想一想,三十四,三十五,又知道是洛杉矶,告诉你的,应该是被大陆的什么岸,东岸线,在正常情况下,推导出地中海地形,那么,判断气候联想的方法,你会先判断。你是把气候类型模式图你记住了,对不对?你如果不掌握整个地图,很难推导,就是刚才说的,局部的联想吧,是不是整体到局部联想?用上了。
但是,判断气候类型仅仅这么一招,有没有别的地形?有,给你数据,给你气温数据,给你降水数据,能不能判断出气候类型了?能。那么,判断给你气候一些数据数值,能够判断出气候类型的方法,我们肯定学过:第一步,将这个该地点是南半球,北半球搞清楚那么要看气温的最热月份,和最冷月份,最热月份如果是7月,那肯定是北半球,为什么要从这部分考虑呢?因为不少气温北半球有,南半球也好,南北半球同一月份,不一样啊。所以要必须考虑判定南北半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根据它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就是最冷月份,最热月份的数值,属于哪个温度带,或者热量带,那咱们得会吧?比如说热带标准,要考虑最冷月,一般不低22度,最冷月份不低22,20度,终年高寒,那就热带,依此类推,那我提醒同学,数字的记忆,那些数字跟标准有关的数据,你不记,考试时候怎么办呢,那建议同学,你把图中有关判断一些标准的数据应该整理一下。比如说噪音,在50分贝以下是安静的,室内,那么类似其他的标准,一个一个整理好,到时候可以看,然后再根据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然后推导出气温,这是根据数据,还有根据图表,其实是个辨识,图表,柱状图,曲线图,等等。我想,这道题判断气候类型能力,你具备了没有,有你就会了。
再看第三问,经常出现逆温现象,什么是逆温?我们说过在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类,大气的热量或者是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递减,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现象,到了一定高度时,它气温应该降低到什么温度,没有,不变了,甚至反而还高点了。那么这种现象就是逆温,逆温现象的成因有很多了,起码有地形的影响,比如盆地,盆地容易逆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盆地地形闭塞,聚集了热量比较多,但是它盆地的高处,有可能有冷空气,冷空气怎么样,顺风往下滚落下来,顺着这个盆地的坡往下滚落下来后,它就聚集在盆地的底部,而把盆地原来底部较暖的空气给挤了上来了,挤上来以后,在垂直方向看起来,低下稍微冷点,上边温度高了,逆温出来了,是不是?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辐射有关,跟空间流动有关,跟氛围有关,这个不细讲,这里边出现逆温的原因要知道,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空气还能像以前出现对流吗?下边热,上边冷,容易对流,现在你相反,上边热,下边冷,空气就不受冻了,空气不爱冻,你这个空气不容易形成队列,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还容易跑走吗?是不是加重了污染啊?这个原理出来了,那么你这套原理你得会,对于现象这个知识的概念和这一套的知识群,否则这题不好办。
那么这道题大家要看它下边地形剖面图,考察我们地形剖面图的判断能力,它给了一条炎热洛杉矶剖面线,然后你能看出来来洛杉矶镇,所在的位置,不是118吗,是118吗,那地处什么地形啊,盆地呀,你又学过跟地形有关,那么答案出来了吧,盆地。因此,下边一问,在上述地形条件下,是大气扩散的条件是变容易了,还是变差了,很明显,差了。
我想,这道题考了什么能力?一,定位;二,气候类型判断;三,气温的现象分析;四,地形剖面图判断能力。四种能力融在一体,这种题就是我们高考题学科综合能力的综合。
同学们你们要把这个典型题总结以后,分析它什么能力,那你自己整理去。我地形剖面图能力判断题还行吗,我定位能力还行吗?等等等等,。你自己的总结。我在地理复习中学过那里能力了,太多了,是不是?我这几天就考这么几个能力,还有别的能力,比如计算能力,太阳高度公式的计算能力;还比如说,在提到一些等值线,判断能力。就这些能力应该在后一段加把油,总结出来,提拔提拔。这是我们在最后建议中的一个做法:通过高考题的范例对于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的加强和总结,你做了不少,你总结一下,希望同学总结总结。
那么最后再占我一点时间,再提点细节的事。建议我们在后段复习的时候,应该多列一些题目。但是呢,精选精炼;第二点提示,要对做题时不要满足答案,我对了,分多少?精力放在考什么知识,考什么能力的总结上。对于有关知识的结构上总结,对于考题能力的总结。
另外在复习中老师复习他主要针对全体的,整体的,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学科,那部分要有自己相应的东西,时间有限,老师根据整体讲授,而你应该定义在自己的复习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安排。你的学习能力,那个读图能力还不够,你抓紧时间练习,是吧?好,
最后我给同学把今天的课总结为这么几个字:加强基础,落实地图,提高能力。今天我的课就讲到这里。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许多学生由于对这类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题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现象。为帮助大家在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一些学生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较如下:
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2.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3.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收起
很不幸,来不及了,高考马上就到了。
高中地理不是背出来的,事实上高中每一学科都不是光靠背就可以的。
那就第一句不要,第二句还是有用的。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人类知识的宇宙
(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星系、光年
2.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
3.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
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层次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
太阳系...
全部展开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人类知识的宇宙
(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星系、光年
2.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
3.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
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层次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
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日地距离:1.496亿千米
2. 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运动特征介于九大行星之间
地球的特殊性:拥有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
3.地球上拥有
生命的条件 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地球自身
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宜→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 平均温度为15℃)体积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洋形成、孕育生命
二、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氢、氦表面温度6000K
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反应式 4H 高温高压 He+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向地球输送能量,维持地表温度 ②促进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③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生产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概念:太阳表面大气的变化主要类型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显示) 平均周期:11年
2.太阳活动对
地球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2.成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能反射太阳光 ②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3.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4.意义: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星期:以半月望两弦四相为单元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卫星探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原苏联
成果:发现磁层和宇宙射线,测量许多行星表面的理化性质
2.载人航天探测
3.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二)开发宇宙
空间资源特点: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开发利用: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在卫星上进行科学实验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和地球上没有的能源 3 He
(三)保护宇宙环境
1.空间垃圾
的来源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义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
2.空间垃圾产生的危害:造成航天器损坏
3.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其他轨道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四、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活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 通常所说的一天
5.速度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O
其他各地相同,即15°/小时或1°/4分钟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规律两极点为O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路线又称黄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
影响:太阳位于其中焦点之一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
4.周期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360°的周期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
5.速度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线速度:平均30km/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自转→赤道平面
公转→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回归年
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面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线昏线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
4.意义: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15°/小时
2.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4.特别的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半区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应用: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六、地球运动的地球意义(二)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地表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90°
2.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周期:1回归年,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
影响:使地表获得的辐射能具有回归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