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00:25
急需关于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急需关于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急需关于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一 毛泽东的衣着
节俭、朴素,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特点.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着,简直是俭朴到了让今天的我们无法相信的地步.
进京时 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为战争节约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京城,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卫士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异常委屈,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说:“ 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就这样,他硬是穿着补丁衣服见了张澜,又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二 尊敬谦和 谢之以礼
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历尽旧时代沧桑的86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从此步入了新时代的幸福坦途,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齐白石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齐白石看了信,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崇敬和爱戴,齐白石精心镌刻了朱、白两纹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典前夕,献给毛泽东.
1950年夏,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专门看望齐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叙谈,品茶赏花,共进晚餐.在席间,毛泽东亲自给他夹很烂的菜,并敬他几杯葡萄酒.为了感谢毛泽东的款待,齐白石把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石砚以及从自己珍藏的精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一幅立轴《鹰》和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分别题款后送给毛泽东,而毛泽东收到礼物后,也以礼回谢.
1953年,白石老人双喜临门,荣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又逢90大寿.毛泽东特意送上四件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苗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祝老人家福寿康宁.白石老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古人讲蔗境弥甘,我如今可享这份清福了.”
齐白石愉快地欢度晚年,他的唯一愿望是要活到120岁,用自己在艺术上的辛勤耕耘来报答人民和领袖.但是,毕竟人的意志拗不过自然规律.1957 年,95岁高龄的白石老人重病绕身,毛泽东劝他静屋休息,要节劳,少见客,还派田家英去探望多次.白石老人对田家英倾吐自己对毛主席的衷心感谢之忱.弥留之际,老人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的字画、作品和用过的东西,献给毛泽东.
(彩虹据《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整理)
三 红 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2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故事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
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江西省赣州市古向东 供稿)
四 题书“人民日报”
1946年4月,晋察豫中央局准备办一份机关报,准备取名为“晋冀豫日报”或“太行日报”,让薄一波请毛泽东题写报头时再确定用哪个名.
“为什么不叫‘人民日报’?”毛泽东对薄一波说.“好!就用主席取的名.”薄一波答应着说.毛泽东提笔蘸墨,一连书写了五份横式的“人民日报”字样.他一会儿拿起这一张端详一番,一会儿拿起另一张看着摇摇头放下,最后挑出一张比较满意的,交给薄一波.
两年后,党中央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人民日报”成为华北局的机关报.报头书迹需要有所变化以示区别,薄一波再次请毛泽东书写.
1948年11月30日,西柏坡.几名要去学习的警卫排战士来向毛泽东告别.大家看到满桌子遒劲有力的“人民日报”毛笔字,都很兴奋,便询问为啥又要重写,毛泽东笑着说:“全国要解放了,我们要办一张比原来还要大的‘人民日报’!”大家又问主席对哪份比较满意,“‘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写成报头,中间这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这两个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 .”毛主席拿起一张字迹,对大家说.
朴素的几句话说出了书法上的艺术大道理,即章法布局问题.“人民日报”四个字,从笔画来说,第一个“人”字最少,只有两笔,第4个“报”字笔画最多,写不好会头轻脚重,失去左右的平衡和艺术对称.“民”和“日”在中间,视觉空间相对会感到比较小,即使写得与左右两字一般大小,也会使人产生大的感觉.所以,毛泽东从他的书法实践中,有意把中间两字写小一些,使这种错觉消失,从而达到布局上的艺术和谐,这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书法上的造诣.
(调味品厂 孙迎涛据《翰墨春秋》整理)
五 尊敬谦和 谢之以礼
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历尽旧时代沧桑的86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从此步入了新时代的幸福坦途,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齐白石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齐白石看了信,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崇敬和爱戴,齐白石精心镌刻了朱、白两纹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典前夕,献给毛泽东.
1950年夏,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专门看望齐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叙谈,品茶赏花,共进晚餐.在席间,毛泽东亲自给他夹很烂的菜,并敬他几杯葡萄酒.为了感谢毛泽东的款待,齐白石把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石砚以及从自己珍藏的精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一幅立轴《鹰》和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分别题款后送给毛泽东,而毛泽东收到礼物后,也以礼回谢.
1953年,白石老人双喜临门,荣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又逢90大寿.毛泽东特意送上四件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苗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祝老人家福寿康宁.白石老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古人讲蔗境弥甘,我如今可享这份清福了.”
齐白石愉快地欢度晚年,他的唯一愿望是要活到120岁,用自己在艺术上的辛勤耕耘来报答人民和领袖.但是,毕竟人的意志拗不过自然规律.1957 年,95岁高龄的白石老人重病绕身,毛泽东劝他静屋休息,要节劳,少见客,还派田家英去探望多次.白石老人对田家英倾吐自己对毛主席的衷心感谢之忱.弥留之际,老人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的字画、作品和用过的东西,献给毛泽东.
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 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但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菌,你这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
1.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 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
2.“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
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毛主席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主席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3.“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1950年9月 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4.“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
1955 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 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5.“你是我的半字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 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毛泽东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6.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毛主席住处有一片苇子地,夏天青蛙叫得人睡不着觉,
警卫员们就商量着要把苇子地割掉,也征得了当地老乡的同
意.可向毛主席汇报后,遭到了坚决反对.毛主席说,苇子
既可以编席子,又要包粽子.你们割了它,让老百姓怎么生
活.于是毛主席的休息虽然因青蛙的鸣叫受些影响,但老百
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8. 当年西柏坡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
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毛主席说,应该请村里的大
人小孩都来看.但是警卫员怕人多不安全.毛主席告诉高富
有,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
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