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3:27:29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
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
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
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
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
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
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
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