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用3N的拉力可使重6N的物体上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如果动滑轮重2N,除动滑轮外,摩擦和绳重等产生的额外功始终是总功的10%,要使该滑轮组的效率满足50% ≤ η ≤80% ,求所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1:35:01

如图,(1)用3N的拉力可使重6N的物体上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如果动滑轮重2N,除动滑轮外,摩擦和绳重等产生的额外功始终是总功的10%,要使该滑轮组的效率满足50% ≤ η ≤80% ,求所吊
如图,(1)用3N的拉力可使重6N的物体上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动滑轮重2N,除动滑轮外,摩擦和绳重等产生的额外功始终是总功的10%,要使该滑轮组的效率满足50% ≤ η ≤80% ,求所吊物体重力的范围(注,滑轮组是一定一动,在动滑轮上是三股绳相连的,也就是说可以省1/3的力,图传不上去了)

如图,(1)用3N的拉力可使重6N的物体上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如果动滑轮重2N,除动滑轮外,摩擦和绳重等产生的额外功始终是总功的10%,要使该滑轮组的效率满足50% ≤ η ≤80% ,求所吊
(1)η=w有/W总=Gh/Fnh=G/nF=6/(3*3)=66.7%
(2)η=Gh/(Gh+G动h+Gh*10%/η) 得η=0.9G/(G+2)
50%≤η≤80% 得 2.5N≤G≤16N

如图,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前进,若拉力F为200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拉力的功率为( )W 如图15.2-6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为25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如图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10S内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2m.求(1)拉力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拉力做的总用功是多少?(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请按照正确的答题格式答 如图,(1)用3N的拉力可使重6N的物体上升,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如果动滑轮重2N,除动滑轮外,摩擦和绳重等产生的额外功始终是总功的10%,要使该滑轮组的效率满足50% ≤ η ≤80% ,求所吊 如图,用滑轮组提起重60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250N,重物在10秒内匀速上升了2米(不考虑绳重和摩擦)(1)物体上升的速度(2)拉力提起物体所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如图11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用重6N的动滑轮,提起30N的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以0.1/s的速度上升3s,拉力是?N.拉力做的功率是?W不计绳重,摩擦力. .如图11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1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1)拉力F;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摩擦力与拉力的关系一个物体受水平3N的拉力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是3N,这时候改用6N的拉力,为什么拉力还是3N?按理说拉力和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吗? 在水平方向用2N拉力拉系在线上的1N物体,线所受拉力为? 自重P等于200N的物体,用四根绳索悬挂,如图.求各绳子拉力? (2013•佛山)如图,A物体在大小为10N拉力F作用下,以0.3m/s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若A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1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W B.B物体的 如图,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B向右缓缓运动中,A物体匀速上升.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和绳对B物体的拉力分别用N、f和T表示,那么运动过程中N、f和T的变化情况是( ) A N、f和T都增大 B 提升800N的物体,拉力是多少 急小强利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f=600N,小强所用拉力F=250N问:(1)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小强利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f=600N,小强所用拉力F=250N问:(1)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 一道物理试题,请教高人,本人急用!要详细的解答过程如图,工人用所示装置从6米深的井中匀速吊起一个重量是80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500N,2min后物体由井底升至井口,求:(1)物体由井底升至井 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问题,关于摩擦力的,谢谢如图3-4所示,A、B两物体均重10N,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素均为0.3,物体B受到水平拉力F=1N的作用,求(1)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2)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