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点,绳上的动滑轮上悬挂着重物G2,绳张角为120°.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水平面对G1的支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2:48:46
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点,绳上的动滑轮上悬挂着重物G2,绳张角为120°.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水平面对G1的支持
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点,绳上的动滑轮上悬挂着重物G2,绳张角为120°.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水平面对G1的支持力大小为 .
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点,绳上的动滑轮上悬挂着重物G2,绳张角为120°.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水平面对G1的支持
绳子拉力处处相等.
先分析G2受力,竖直方向:2Tcos60°=G2
所以T=G2=40N
对于G1,设支持力大小为N
竖直受力:N+T=G1
N=G1-T=100-40=60N
120度特殊角,,两分力相同时,合力等于分力,所以绳子的拉力是40N.
地面的支持力为100-40=60N
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如图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
5.如图6-19所示的装置,G1=100N,G2=40N.与放在水平面上的G1相连的竖直绳,通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B点,绳上的动滑轮上悬挂着重物G2,绳张角为120°.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水平面对G1的支持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滑轮重2N,物体G1重100N,物体G2重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若在G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F(图中虚线所示)时,恰能让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是多大
若天平所配备的砝码盒中备有下列砝码:100g1个、50g1个、20g2个、5g1个、2g两个、1g1个.天平标尺上游码所示的刻度如下图,(最小刻度是0.2g,量程是5g,游码的位置是2.8g.)天平最大可称量()g,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2-19所示
如图13-10的装置中,物体G1重为200N,物体G2重为20N,此时G2恰能匀速下降(滑轮、绳子的重不计)求:(1)平面对G1的摩擦力是多大(2)若在G1上施加水平向左拉力,让物体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为多
2012年6月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第一部分(单选题)第8小题,求详解,小物块P沿光滑半圆曲面下滑,从a点下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其重力G的切向分量为G1,如图2所示G1的大小变化情况正确
初二物理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速度啊!如图6所示的是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G1和G2之比是2:1;甲滑轮组中动滑轮重G甲与G1之比是1:5;乙滑轮组中两个动滑轮总重G乙与G2之比是3:5
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张羽做完“认识浮力”和“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后,联想前面学过的测密度,他用 图6-41实验装置,他测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G0除以GO-G1)乘ρ水 ,他写出所测果汁
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
如图 所示的是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G1和G2之比是2:1;甲滑轮组中动滑轮重G甲与G1之比是1:5;如图 所示的是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G1和G2之比是2:1;甲滑轮组中动滑轮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滑轮重2N,物体G1重100N,物体G2重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若在G1上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滑轮重2N,物体G1重100N,物体G2重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
某同学用如图中甲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在所选取纸……g1=(s2-s1)/T²……g1=(s4-s1)/3T²……以上两个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分别是?那个可以减少实验
如图,所示的系统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2重物的重力G1与G2的关系是??t=1309765742140此题答案为G2=2G1.
如图,所示的系统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2重物的重力G1与G2的关系是?```
如图19所示是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开关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
1.如图(一)所示AB水平平衡G1<G2如果每个重钩下曾一力重力G的重物,则杆会?2.OB=60CM OA=30CM在哪施力最小,并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