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特点和各样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3:28:43

文言文的特点和各样例子
文言文的特点和各样例子

文言文的特点和各样例子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和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比较而来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以下所述各项特点皆为举例而未完备.)
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用作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名词「蹄」在此做动词「用蹄踢」.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王」在此做使动动词「使……为王」.
名词用作副词,常与「然」(……的样子)连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於前.」(蒲松龄《聊斋志异》),名词「犬」在动词「坐」前作副词「像犬一样」.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翼」在动词「临」前作副词「像翼(翅膀)一样」.
宾语前置
目的: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若宾语为代词,在句中地位易被疑问词或否定词稀释.为了突出宾语,将其提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孰」、「何」、「悉」等置於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缚者曷(通「何」)为者也?』」(《晏子春秋》)
在否定句中,用代词作宾语时,一般都放在动词前面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之也(《论语》)
与「以」连用的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出现的原因有作者的主观原因,如一时想不起此字;也有客观原因,如避讳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喜悦.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熙」,通「嬉」,开玩笑.
[编辑] 词汇特点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於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