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的判断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2、日本在二战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土壤中得来的.4、地球成为人类之家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6:43:19

百科知识的判断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2、日本在二战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土壤中得来的.4、地球成为人类之家的
百科知识的判断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2、日本在二战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土壤中得来的.
4、地球成为人类之家的有利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和空气.
5、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我们在壶口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汽
6、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素描四种形式.
7、中国水墨画是由唐代诗人王维所创.
8、人全身的骨头有207块.
9、世界各国军人的肤色虽然不同,但各国陆军军装的颜色都选用绿色.
10、水结成冰体积不变.
11、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12、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是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
13、贝多芬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是《第九交响曲》.
14、世界人口日是在每年的7月11日.
15、亚洲相爱站着睡觉,非洲相爱躺着睡觉.
16、被卫生部禁用的感冒药中含有PPT.
17、万一扭伤了脚,要及时用冷毛巾敷在伤处.
18、在英语中“vt.”代表及物动词,“vi.”代表不及物动词.
19、一个质数与比它小的任何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20、如果在室内闻到煤气气味,应立即打电话通知煤气公司.
21、积极进取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2、“草色遥看近却无”“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两句诗中的“却”字意思相同.
23、电的应用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4、小明又一道数学题不会做,要晓军借他抄,晓军说:“抄作业是不对的,我来教你.”
25、南极和北极因为气候寒冷,所以无人居住.
26、体质是身体的质量.
27、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28、肥肉、花生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百科知识的判断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2、日本在二战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土壤中得来的.4、地球成为人类之家的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不知道
8对
9错
你要回答的太多了 没时间
等有空 再帮你答

想干什么

有病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不知道
8对
9错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山行

杜牧·山行
【标题】
山行
【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

全部展开

山行

杜牧·山行
【标题】
山行
【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项斯·山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试想,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当然是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未免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使读者倍感亲切。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收起

no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太多了,看不过来

你干嘛呢你?

百科知识的判断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2、日本在二战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土壤中得来的.4、地球成为人类之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哪个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同盟倒戈到协约国的国家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是判断题哦, 求百科知识选择题、判断题.越多越好,题越短越好!谢谢! 关于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三国同盟主要针对的国家为什么不是英国而是俄国? 英语百科知识题 百科知识是非题 百科知识题及答案我要中级的百科知识题 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政治地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有没有参加?如果有,那么中国是加入当时的“三国同盟”还是“三国协约”的? 判断题(百科知识)(1)冰岛上充满了间歇泉,其中以盖锡尔间歇喷泉最为有名,你可以从喷口看到整个喷发过程,尤其是喷发前,沸腾的水喷出而形成碗状,然后中间的水柱变成蒸汽直上空中约20米高 百科知识的全部答案 百科知识举手之劳的意思 语文百科知识题全集 百科知识问答题要有10道填空题、10道判断题、10道选择题!非诚勿扰! 求百科知识选择题、判断题.越多越好,题越短越好!要有答案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