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要有评论和感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2:23:38
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要有评论和感受
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要有评论和感受
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要有评论和感受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个偏僻小镇,慕名寻访一位被受尊敬的一位老先生.
当谈到命运时,年轻人问道:“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老先生说:“当然有啊.”年轻人又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老先生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笑着抓起年轻人的左手,不妨先看看首相,给你算算命.他先给年轻人讲了一番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多此类话后,然后对年轻人说:“把手伸开,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
老先生的动作是:举起左手,慢慢地而有越来越紧的握紧拳头.老先生问:“抓紧了没有?”年轻人有些迷惑,答道:“抓紧了.”老先生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年轻人机械的回答:“在我的手里.”靠先生紧紧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年轻人恍然大悟:“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事外人语:
有的人总埋怨命运不好,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全然忘了命运的主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打造,荒废了岁月,就相当于荒废了命运,只有一点一点的积累,命运才会精彩.
这是一名德国人,她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她就喜欢上了演员这个职业.20岁那年,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杰出的演技,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了,“钦点”成战争中专用宣传工具.几年之后,德国战败,她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判入狱四年.
刑满释放之后,她想重回到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然而,尽管她才华横溢,演技出众,可是由于历史上的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处处对她小心提防,避而远之,大好的金色年华就这样付诸东流.一晃十几年过去,她的身份仍然走不出刑满释放囚犯的影子,没人敢起用她,没人敢收容她,甚至,没人敢娶她.年近半百,她仍然独来独往,形单影只.
她的50岁生日就这样悄然而凄然地来到了.那一天,她大醉了一场,醒来之后,突然做出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她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的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心理、生理上的巨大压力,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生活的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了她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
她的奋斗精神和曲折经历深深地吸引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他们是同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隔阂,抛开外界舆论走到了一块儿.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他们远离人间的一切是是非非,相敬如宾地恩爱,出入战火和内乱交加的非洲部落,深入大西洋海底世界探险,书写了一段浪漫而美丽的爱情.
为了使自己的拍摄才华与神秘的海底世界融为一体,在68岁的那年,她开始学潜水.随后,她的作品集中增添了瑰丽多彩的海洋纪录,这一段海底拍摄生涯一直延伸到了她百岁高龄.最后,她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写下了纪录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为自己的艺术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位艺术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莱妮·丽劳斯塔尔.她以前的半生失足,后半生瑰丽的传奇经历告诉人们:成功没有时间表,只要时刻保持一腔自信,一颗不息的奋斗雄心,生命的硕果就会永远如影相随.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