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十二五规划的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1:20:34

高中生看十二五规划的感想
高中生看十二五规划的感想

高中生看十二五规划的感想
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其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我关注于以下几个重点:
重点一: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原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解读:强调“富民”是重大转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拐点.过去,我国一直在做大蛋糕,但如何分配好蛋糕,如何使蛋糕在做大的过程中能够均衡的发展,这是我们没有衔接好的问题.
所以,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上强调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说我们过多注重“强国”,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更加注重“富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不公,或者说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这是我们内需战略一直不能起来的原因.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收入分配中,不管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可能都存在问题.‖第一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由九十年代左右的50%多,下降到去年的39%,这在世界上算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蛋糕切的不合理.这块蛋糕的60%被国家和企业拿走了,留下了不足40%给老百姓.‖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也不合理,教育、医疗、社保、就业这四大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重要参数.据我所知,我国去年已经下降到28.8%,而世界绝大多数四大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会达到50%.
两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多数老百姓没有很强的购买能力,加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比较大,这样使得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所以说,必须下定决心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这次规划中也列出了很多重要举措,可见政府的决心.
重点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原文: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解读: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次十二五规划意见,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整个十二五规划的意见,是围绕转变方式这条主线展开的.
这个时候,为什么特别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社会暴露出来的生存发展问题相联系的.
以前我们一直两位数高增长,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掉下来了,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体制中所有的问题都暴露无遗,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发展下去了.低成本出口战略,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资源和环境的刚性元素,劳动在收入分配中占比持续下降,以及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引发的社会问题使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现在必须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拼资源拼环境.
重点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原文: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解读:不过度强调GDP增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这次十二五规划,没有像过去一样,过多地强调十二五期间GDP要增长多少,它强调的是长期平稳的较快发展,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与过去是有显著不同的.没有强调GDP,而是过多强调了如何富民,如何实在解决民生,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从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实惠,这是令人鼓舞的内容.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迈着坚定的步伐,去迎接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
2010年,这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年份.中国与世界,在这一年穿行在巨大的挑战中.
国际金融危机像一场强震,撼动了全球经济板块结构和政治生态气候.新世纪头几年那段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少有的阳春岁月,什么时候才能重返?原有的国际经济增长格局,是否真的已难以持续?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这个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同样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调整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中国的发展,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局面.
从力图“跨越危机携手成长”G20峰会硝烟暗起的首尔两日,到高扬“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第十六届亚运会烟花漫天的羊城之夜,当2010年的脚步迈入最后的时段,历史不经意完成了一次耐人寻味的叙述.在这个独特的时空纵深中,人们一起体验从危机中缓慢复苏的世界的焦灼与震荡,一起感受新兴经济力量难以抑制的激情与活力.“挑战”与“机遇”,这两个形影相随的主题词,让即将结束的这一年仍有悬念.
“十一五”、“十二五”交替的特殊时段,我们有了一个认清历史方位的难得机缘.什么是机遇?我想任何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都能够知道:机遇不是那种靠天赐就能得来的运气福气,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靠不断的作为和努力,累积起来的有利环境和发展要素之和.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其实不难看出“机遇”的所在.如果郑和的宝船没有止步东非,而是绕过好望角让中国率先拥抱整个世界;如果马嘎尔尼的火器操练没被视为奇巧淫技,而是激起清廷官员的忧患与危机;如果洋务运动没有局限于“器物”,而是引入观念与制度的变革……历史是否会走上另一条道路,世界是否会演绎另一盘棋局?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那些错失机遇的往事,只能作为一个民族的教训,沉淀到岁月深处,警醒我们时时牢记.
“能不能始终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展现了我们党在机遇问题上的清醒与坚定.由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新机遇诞生,能不能始终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重大考验.
当我们的人民经历现代化之路的风雨洗礼,机遇与忧患的激烈交织之中,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保持高度的觉悟,在忧患面前绝不止步,抓住机遇,勇往直前.为我们的伟大祖国、和谐的社会、美满的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