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溶液的质量为234g,求过滤后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30:17

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溶液的质量为234g,求过滤后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溶液的质量为234g,求过滤后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溶液的质量为234g,求过滤后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治质量守恒,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 = 100+153.7-234 = 19.7g
Na2CO3+BaCl2==BaCO3↓+2NaCl
197 117
19.7g m
197/19.7 = 117/m
得m = 11.7g
所以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1.7/234 = 5%

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溶液的质量为234g,求过滤后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50gCaCl2溶液和70gNa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得到115g溶液.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CaCO3沉淀的 将100gNa2CO3和100gCaCl2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干燥滤渣的质量为2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₂CO₃+CaCl₂=CaCO₃↓+2NaCl,试计算: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对于1mol*LNA2CO3溶液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L溶液中含106g碳酸钠 B.溶液中含有1mol碳酸钠c.将286gNa2co3*10H2o晶体溶于少量水后,再将其稀释成1000mL,可得到该溶液正确答案是A和C,选C的原因是什么啊 取1.43g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1.4取1.43g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1.43gNa2CO3·xH2O晶体加热灼烧至恒重后质量为0.530g.求:x=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Na2CO3物质的量浓度;(2)Na+ 将20gNa2CO3的混合物放入100g稀盐酸中完全反应后,剩余115.6g溶质,求剩余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 将22.3gNa2CO3与NaCl的混合物,放入到179.6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36.5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CO2的质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上述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中钠元素 将50gCaCl2溶液与77gNa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白色固体.请计算: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将26.5gNA2CO3溶液水配成250ml溶NA2CO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 将100g 碳酸钠溶液和153.7g 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g.求:1)反应后 一道元素守恒题1.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 )(A)7.4g (B)5.24g (C 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取10.6gNa2CO3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求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1.下列关于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106g碳酸钠B.溶液中含有1mol碳酸钠C,这种溶液是将1mol碳酸钠溶于1L水中D.将286gNa2CO3·10H2O晶体溶于少量水后,再将其稀释成1000mL可制 将50gCaCl2溶液与77gNa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白色固体.请计算:(1)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2)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将碳酸钠晶体加热去除结晶水后,称取10.60gNa2CO3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求其物质的量浓度.将碳酸钠晶体加热去除结晶水后,称取10.60gNa2CO3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能配置出100ml1.0mol/LNa2CO3溶液吗 将19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为止,秤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9g,求原混合物中NaCo3和N 将10.6gNa2CO3溶于水配成100mlNa2CO3溶液,从中取出20ml,此20ml溶液中Na+(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答案是0.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