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0:48:22
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课程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活动目标〗
学习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家庭采访或社会调查.
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如以前的粮票、布票、购物证等票证以及反映人民生活面貌的照片、报刊、实物等.
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历史.用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布置展板,举办展览会,并进行演示、讲解,加深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认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所在地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做纵向和横向对比,提出自己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建议,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介绍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祖国的欣欣向荣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调查农村经济的发展史编辑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亲身体验,也可以找到相关资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已有课程改革以来近两年的活动课实践经验,因此,教师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再是活动的组织、探究方法等方面,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利用、挖掘课程内容,把课堂作为展示交流的广阔平台,真正实现全面参与、自主学习、共同发展.
〖教材分析及活动设计说明〗
通过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学生没有改革开放前的生活体验,仅限于书本知识.只有经过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对比分析,才能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本活动课的设计思路是:
1.经过充分准备、精心安排,用举办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容易被学生接受,能激发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的积极性.
2. 从准备到总结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调查采访、收集展品、组织安排、总结评价,教师只起促进和指导作用.
3. 教师只做活动总体设计,不做细节安排, 给学生留有创造和发挥的余地.
〖活动准备〗
1.各小组选出一名解说员,一名评分员.解说员根据同学们的调查材料撰写解说词,各小组评分员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届时为五个参展小组打分,评出“最佳展区”.
2.展览会组织领导小组,由班长任组长,各小组长为其成员,分工协作,制作展板,整理展品,安排展览会各项事务.
3.展览会安排两课时,以精炼、简洁、明了为原则.
〖探究活动方式〗
课前调查探究,课堂演示、展览、评比.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小组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布置,开始准备.结合当地实际,先给学生列出调查提纲,对自己的家庭和社区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详细记录.写出个人感想和评论,先在小组内交流,为撰写展览会解说词准备材料.
学生准备
1.明确分组情况,清楚活动任务.
2.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任务.
3.查看有关书籍,观看影视片,了解本组要展示的相关内容.
4.编排情景剧或小品,时间不超过5分钟.
5.编辑“走近……”历史小报,并附自己搜集过程中的感受,制作小组展板.
6.向自己的祖辈、父辈了解一下,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水平怎样?自己学习后有什么感想?把这些内容详细地记下来.
7.小组将收集的有效资料制作成宣讲材料.
8.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整理、再创作,推选小组展示主持人和评委.
9.制作展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安排小组长),分别收集改革开放前后能反映人们衣、食、住、行、用、消费结构等方面情况的资料,包括新老照片、图片、书报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物用品等.同时,教师选择两部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影视资料片(录像带或光盘).
2.指导观看相关影视片.
3.了解各小组的活动计划,根据各小组请求,给予必要的资料、资源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4.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评价表、评分标准.
5.安排、布置活动场地,营造活动氛围.
评分标准(总分10分)
(1)“展示主持人”语言流畅生动,态度大方,富有吸引力.(2分)
(2) 能展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2分)
(3) 引用的史料翔实、丰富、生动.(2分)
(4) 展示方式多样.(2分)
(5) 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效果好.(2分)
计分方法
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将其余评委的分数合计,得分为最后成绩,按成绩高低排序,评选出优胜小组.
第二阶段班内分组演示阶段
(一课时)
一、请评委入座,主持人宣布评分标准及活动程序、注意事项.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导入:每当我们坐在丰盛的餐桌旁就餐时,每当我们的祖辈在炕头上看着电视谈论着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时,你是否感受到我们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班长简述展览会的目的并宣布展览会开始.
3.各小组依次进行专题展示:
第一小组:(1)着重进行“衣”方面的小报展览、学生自创的小品表演和有关的散文朗诵;(2)请学生谈谈搜集资料时的一些情况,包括查找资料的方法、社会调查的过程及整理编辑资料中的感受.
第二小组:(1)着重进行“食”方面的小报展览、学生自编的情景剧表演;(2)学生汇报活动准备时的经历与感受.
第三小组:(1)利用已学过的课文引入,介绍“住”方面的主要成就,再利用学生自创的课堂情景剧,展现人们的精神风貌;(2)学生以“我家的变化”为题进行演讲,小组成员谈收集资料的经历与感受.
第四小组:主要介绍“行”方面的变化,特别要抓住本村交通工具与公路建设发生的变化.
第五小组:(1)介绍现代生活用品的变化;(2)观看记录片.
第六小组:(1)介绍所调查的今天农村群众的消费结构与消费趋势;(2)介绍所调查的当今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与消费趋势;(3)与过去人们的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4.主持人对第二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简短小结.
第三阶段班级集中展示阶段
(一课时)
1.集中观看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不同生活状况的影视资料.
2.集体参观历史小报、展板,全班学生依次参观各展区,五个小组选派解说员对各自的展区进行介绍.
3.学生就资料搜集准备、现场展示讲解、展板制作等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困惑、启迪等交流感想、发表评论,并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社会实践的方法进行质疑及答疑.
4.参考全班同学的投票,评判组公布展示评比结果,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风采个人、最佳展区、最佳解说员、最佳展品,以及课前准备最佳小组等.
5.教师点评.包括资料搜集准备、现场展示讲解、展板制作的质量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6.由学习委员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小结并宣布展览会结束.
活动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提示:
(1) 在活动过程中,你是怎样收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
(2)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你的表现怎么样?通过活动,谈谈你对“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的理解.
(4) 在这次活动中,你的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提高?
作业布置
组成“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校级展示活动领导小组”,分工布置,将展览推向全校师生.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在提前布置、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根据活动探究课的特点,采用了现场展示和展览的活动形式.活动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按照衣、食、住、行、用、消费结构六个小组,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有关变化进行分组介绍;第二课时对各组制作的展板、历史小报进行集中展览、介绍,然后由评委和全班同学评出两节课中的优胜组(者),最后由教师点评.在设计的90分钟的活动时空里,经过小组专题讲解展示、播放影像资料、集体参观各展区、畅谈活动过程中的困惑与启迪、答疑指导社会实践的方法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感受了一次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也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教师只以一位“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搜集资料、制作展板、现场演示讲解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既重视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又充分照顾活动前后学生的感受、困惑、启迪.此设计还对社会实践的方法进行答疑指导,丰富了活动内涵,较好地体现了活动探究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