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可以是建房,住房,家庭,婚姻,生活,习惯…和中国的对比起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4:57:54
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可以是建房,住房,家庭,婚姻,生活,习惯…和中国的对比起来
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
可以是建房,住房,家庭,婚姻,生活,习惯…和中国的对比起来
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可以是建房,住房,家庭,婚姻,生活,习惯…和中国的对比起来
1.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 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由于英汉民族文化及语言形式不同,多数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在区分宗亲方面,英汉称谓语存在极大差异.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汉语亲属称谓语具有严格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反映多种关系、互不混淆的特征.如爷爷、奶奶、侄儿、侄女、孙子、孙女等属宗族;表示非宗族的语素“外”则常用来称呼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属,如外公、外甥、外孙女等.英语属称谓则无此区分,多以辈分为家庭成员分类,如grandfather(爷爷/外公),nephew(侄子/外甥)、cousin(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都是一词多义,“身兼数职”.在血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准则方面,汉语称谓词的区分也十分清楚,即汉语里的兄弟连襟、姐妹妯娌、姑婶伯丈十分明确,如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姨母是血亲,而伯母、婶母、舅母、姑父、姨父是姻亲.英语亲属称谓词是不区分血亲、姻亲的,如uncle既指父母的兄弟,又指父母姐妹的丈夫(如姑父、姨夫).如果一定要区分,则在任何直系亲属或第一旁系亲属称谓词后加—“in-laws”表示姻亲亲属,如brother-in-law(姐夫,妹夫)等. 其次,汉语亲属称谓语讲究辈分,强调长幼有序.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纵式结构组织而成,一贯提倡家族聚居,世代同堂,光宗耀祖.家庭要维护“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长幼、辈分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尺度.因此在汉语亲属称谓语里,同辈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等.在不同辈分的称名习惯中,上辈对下辈可以直呼其(姓)名,而下辈对长辈则绝对不可,否则被视为不敬不尊、大逆不道,因为年长被视为经验和资历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相反,在英语文化里,年长并无优势.在他们看来,名字对身份的确认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足够的.因此,在英语亲属称谓里,“直呼其名”是司空见惯的. 第三,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很明显.尤其是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为了表达说话人对称呼对 象的亲切或尊敬,可以根据辈分、双方的熟悉程度、交际场合的性质、听话人的社会特征等选择亲属称谓 语去称呼非亲属成员,如“大爷”、“大姐”、“小妹”、“叔叔”、“他大叔”等.这样的称呼有助于加深彼此的感情,提高群体聚合力.英语文化却没有将非亲属成员纳入亲属关系网的习惯.在交际中,他们强调自我,注重个人特征,既不以辈分、年龄、资历等作为等级标准,也不希望“归属”、“依附”或“群聚”. 2.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职衔称谓.直呼对方职衔的称谓在汉语中较为流行,一般能表示职业、职务、职称等社会地位的 象征词都可用于称谓,如×老师、×同学、×木匠,×秘书、×主任,×教授、×工程师等.而英语中职衔 谓多局限于皇族、社会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等人士,如Queen Elizabeth、Father Smith、Gener- l Lee、Judge Russel、Professor、Doctor等.因此汉语中很多的职衔称谓语直译成英文后往往会让西方 人莫名其妙. (2)姓名称谓.英语一般习惯用名字称呼各种人群,以体现建立在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上的人与人之 间的平等关系,他们认为使用全名或单用姓来称呼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而汉语却大量使用全名来称 呼同辈或晚辈,对于长辈或上级不可用全名,而改用亲属称谓或职衔称谓. (3)通用尊称.英语中通用尊称Mr.(先生)、Miss(小姐)、Mrs(夫人或太太)等尊称加姓,不论职业、地位都可用,但有时Mrs.要慎用,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换用Ms.更安全.还有Sir(先生)、Madam(女士)、Miss(小姐)等单用称呼通用于所有人.汉语中用“先生”、“小姐”、“女士”称呼人也越来越普遍,但与英语并不完全对等.如对体力劳动者一般只习惯于称呼“师傅”,而不是“先生”;对于“小姐”一词在某些场合也要慎用.在汉语中,“老师”、“师傅”、“同志”、“老板”等属于社会交往中的通用尊称. (4)零形式称谓.英汉语中都有零称呼,如汉语的“喂、嗨、那个谁”等,英语的“Hi, Hello, Hey,Excuse me”等.汉语中的零称呼必须慎用,因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然而在英语中,无论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关系如何,零称呼都是可以接受的. (5)敬称与谦称.在汉语称谓中,有大量相互对应的敬称和谦称存在.如:敬称“你”为“您”,谦称自己为“在下、小弟、老朽”等;敬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的人为“令尊、令郎、贤弟”等,谦称自己辈分高的亲属为“家父、家母、家兄”等;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物为“贵校、高见、佳音”等,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为“内人、犬子、寒舍、拙作”等;在姓氏前加“小”,如“小王”,是上级或长者对下级或年轻人的一种称 谓,显得亲切、随和,而在姓氏前加“老”或在德高望重者的姓氏后加“老/公”,如“老李”、“叶老”、“廖公”等都被视为对对方的尊敬.“老”在汉文化中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所以老者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现在只有少数敬称和谦称在正式场合和信函中使用,但“您”和“老/小+姓”的称谓使用依然普 遍.英语中没有谦称,只有少量敬语,如“Your Majesty”(面称)和“Her/His Majesty”(背称)是对女王或国王的敬称;“Your Highness”是对Prince,Princess,和Royal Duke的敬称;“Your/Her/His Excel-ency”是对president,Minister,Governor,Bishop和Ambassador等高级官员和教士的敬称第二人称“thou”(您)作为敬称,人们只有在祈祷时对上帝才用,或在诗歌中偶有踪迹.在西方,“old”是无用的代名词,谁也不愿别人称自己老. 从英语语用学角度还有很多文化差异,例如中英数字的隐喻,花的意向,颜色词的隐喻,道歉请求策略的差异,体态语的差异,英汉习语的不同,不一样的太多了,究其原因可以从文化起源,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种族构成等诸多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