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总结一下文言词"也"的用法,要有例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5:42:20
请帮忙总结一下文言词"也"的用法,要有例句.
请帮忙总结一下文言词"也"的用法,要有例句.
请帮忙总结一下文言词"也"的用法,要有例句.
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6.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环滁皆山也.(都是山啊)《醉翁亭记》
【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
全部展开
【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收起
文言文助词,没有太大的意思。就像“啊,嘛”一样。
亦表示同样 [also;too;as well;either]。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as well as]。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3. 表示转折或让步 [even]。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4.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5. 表示强调 [even]。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6. 表示选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
全部展开
亦表示同样 [also;too;as well;either]。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as well as]。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3. 表示转折或让步 [even]。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4.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5. 表示强调 [even]。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6. 表示选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7. 又如:也是(还是)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