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句话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2:27:47
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句话的含义
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句话的含义
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句话的含义
不止是琴声,包括琴声在内的音乐对婴幼儿的教育都是最好的学前教育.
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性情,萌发美的情感.
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性,不是说教式的教育,是形象化的教育.音乐能潜移默化地对人施以影响,常常连受教育者本人也无法明显觉察,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而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古今中外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认识到了音乐对人的思想、情感及社会能产生影响,他对学生传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把音乐列为第二位,并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把乐与礼相提并重.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每个人都要学”.我国著名幼教先驱陈鹤琴曾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无论是演奏还是聆听音乐,人们都能直接感受到音乐形象的美,感受音乐对人们心灵的抚慰、鼓舞以及震撼.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列夫.托尔斯泰聆听泪如泉涌,可见,音乐对人产生的影响,不是一般的语言可以比拟的.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比音乐形象本身广阔、深邃的多的东西,音乐能展示有限的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过程中,幼儿会受到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使之情感丰富,心灵纯洁.
儿童文学家金近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这话听起来好象很抽象,其实一点也不用怀疑,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我们只要用心去听,慢慢就会产生感情,让自己的感情和乐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引起共鸣.人之所以可贵,因为他是富于感情的,以情动人,在音乐里可以说比文学中更能做到.”实验证明,倾听音乐时,人的心跳、体温、大脑活动、激素分泌都发生变化.不同的音响、音调、节奏,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让无数孩子落泪,他们感受到了音乐所传达的悲壮与伤感,为二小的不幸遭遇而难过,激发了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动物狂欢节》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将孩子带入一个美妙的聚会,孩子仿佛看到了灵巧的小鸟、笨重的大象、顽皮的猴子.从而激发幼儿热爱集体、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不仅可以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潜移默化,陶冶其性情,萌发美的情感.
二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9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音乐语言的形式不同于文学美术,是非具象性的艺术.欣赏音乐时,包括记忆、观察、分析、判断等参加音乐的活动,需要眼看、口唱、心想、手动等综合训练,可培养人的注意力、反应力、协调力、表现力,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1 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更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同一段音乐,幼儿会联系自身的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创编出不同的舞蹈动作,在这样的创造过程中,没有对、错,每一个孩子都是成功的,因为他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身的体验.音乐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我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因为,幼儿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他们的音乐素质(及各方面的素质)的“花蕾”在教师创造的适当的环境中,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生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花朵”都渐渐绽开.如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段抒情乐曲,引导幼儿想象并作画(中班)在评价时,幼儿相互交流、讨论.有个幼儿提出:“常成画的太阳不对了,”我一看,哦,原来他把太阳画成一头尖尖的了,但我不是轻易否定,而是让常成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慢条斯理地说:“我没画错,国庆节我去宁波乡下去玩,在船上看到日出,我画的是太阳从水里跳出来的时候,下面有点尖的.”这时其他幼儿都认真地听他讲着大海上的太阳的故事……又如五个幼儿在敲奏歌曲“ 好朋友”时,速度总跟不上琴声和歌声,而且常敲错音,我没责备,也不直截了当急于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且引导幼儿共同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观察两种方法的敲奏,评价运用哪种方法敲奏好.我先模仿幼儿敲奏的方法,(将手中的两根棒锤离音块高高的)再用正确的方法演奏(手中的两根棒锤离音块低低的)引导全体幼儿仔细观察,帮助他们寻找原因,这一下全体幼儿个个聚精会神地看,不一会儿讨论开了,最后终于找到关键点:敲奏时棒锤应离音块低一些,这样容易敲准,速度也跟得上,幼儿通过观察辨析,解决了敲奏技巧上的问题,而且是每个幼儿受益.,致于幼儿“编”得怎样,那并不看得过分重要,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因此,教师应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方式,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以增加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末期与大班上期时,幼儿将会在音块上敲奏自己学唱的歌曲,而且对他们来讲是一件既有兴趣又轻松自如的事情,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大胆地在集体中操作尝试的勇气,使之充满自信心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这种教学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感到起步很慢,但这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使个别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变成全班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自觉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如幼儿在掌握力度的强弱基础上探索力度的起伏创作的画,表示了他们各自的理解.(图一:有人在打呼呼噜有力度起伏;图二:房子屋顶有力度起伏)然后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用动作将力度的起伏表现出来.如动的兴趣与信心,幼儿一定会积极主动,人人都会得到发展.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 356 356 | 356 356 |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如我引导幼儿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图片故事《猴子学样》的配音,以表现老爷爷和猴子的不同特征和情绪;又如欣赏乐曲《秋叶 》时,我启发幼儿进行配乐朗诵.其中有个幼儿是这样“朗诵”的:“秋风一吹,小树叶觉得冷,它飞呀飞呀,飞到了妈妈的怀里.我也觉得冷啦,也钻进妈妈的怀抱.”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像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P12
2 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
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重要手段,1981年获得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大脑“左半球控制着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半球则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处理单项的事物而不是数理的排列,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整体的和几何——空间的鉴别能力”.斯佩里的研究动摇了左脑 半球占优势的传统观念,表明右脑半球不是劣势半球.左脑发达的人侧重于理性思维,能将脑内储存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侧重感性,能将脑内储存的信息直观化.传统的教育重在开发左脑的功能,忽视右脑的开发.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能代替人的左脑做许多工作,甚至比人做的还好,还要精确,但是,右脑的感性思维是任何机器都无法代替的,因而,开发右脑就非常重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展,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经验证明,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总是格外聪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创作出了享誉世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把艺术看成 是“启迪心灵的钥匙”.即使在他紧张思索广义相对论的日子,他仍然时常演奏小提琴乐曲.正是他把科学与音乐结合起来,因而他能够才思敏捷,精力充沛,从而登上科学的颠峰.
三 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或多或少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所体现,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已成了现代人不可忽视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多诺博士曾指出:“在童年时期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有效的感情发泄方式,孩子的生活充满了清规戒律、障碍、挫折,所以孩子必须得到某种发泄感情的手段,音乐是一种最好的发泄渠道,它能为愤怒赋予声音、为喜悦赋予形体、为紧张赋予宽慰.”在现代人格治疗中,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经久不衰,足见音乐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除了音乐教学活动,我还利用音乐角对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对于3-4岁幼儿,他们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幼儿 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到陌生的集体,是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的,而音乐角的设置,恰恰增大 了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是完全无需老师插足 而自发形成的这种同伴关系的.相比较之,其它活动区多是幼儿独立进行的或是只有单一固定的伙伴,而不同 于音乐角,幼儿更换的频率高,每日的活动伙伴都有所不同,因此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班上就有一位男孩儿,看上去老老实实,从不多说话,每天来园后进行晨间活动,他都最先选择积木区,悄悄地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不动一下,自我欣赏着他的宏伟 壮举“动物城堡”,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觉察到这一点,我就有心地与他交谈,带他到音乐角来观看其他小朋友活动,慢慢地在我引导之下,他渐渐地露出 了笑脸,也加入到了音乐角的行列,兴趣逐渐广泛起来,每天不是跳舞就是玩打击乐,渐渐的,他开朗活泼了,嘴里不停地哼着歌.看来音乐是塑造幼儿良好性格的一副良药,只要教师为幼儿创造条件,是可以改变幼儿不良性格的.
四 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合作共处意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同生活”尤为重要.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合作共处意识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的沟通与联系,常言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幼儿之间的小摩擦不可避免,有了矛盾,孩子又不知怎样解决,这时,生硬的说教远不如音乐的作用来得快,“你伸小指头,我伸小指头,拉拉钩拉拉钩,我们又做好朋友”一曲《拉拉钩》,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又做了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谣渗透着与人共处的规则,幼儿易于接受,使幼儿以歌曲中的音乐形象为榜样,与人友好相处. 其次,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形式,如:合唱、合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幼儿在进行多声部儿歌轮念、轮唱,轮奏的系列游戏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真正从中感受到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错了小组就输了,一个小组错了,全班六组也就失败了,我尽力用评价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当游戏未取得成功时,我就通过提问或提出建立,并让幼儿进行思考、实践、鼓励幼儿最后通过努力合作而取得成功.因而,在这些活动中使那些顽皮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都增强了自控能力.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直辖市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再次,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质更是为合作共处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成功的音乐教育将使幼儿学会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音乐教育还对幼儿的责任心、坚持性、毅力、不怕困难等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起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