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追寻李白》诗的意思诗的题目分别是《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7:41:09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追寻李白》诗的意思诗的题目分别是《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追寻李白》诗的意思
诗的题目分别是《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沙丘城下寄杜甫》《上李邕》、《秋浦歌》《行路难》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追寻李白》诗的意思诗的题目分别是《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早发白帝城: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白
我也是五年级的 也是刚刚学了这个单元的
早发白帝城译文: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返回。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的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里山峦。
独坐敬亭山译文: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这闲静的敬亭山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
全部展开
我也是五年级的 也是刚刚学了这个单元的
早发白帝城译文: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返回。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的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里山峦。
独坐敬亭山译文: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这闲静的敬亭山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见钟声。来到道院前所见的场景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人不知去了哪里,我倚松再三就得非常惆怅。
送友人译文: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的在啼叫,听说你糟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你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元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君子走到那夜郎以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究竟是什么原因, 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是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动树叶之声,一个人独自喝著薄酒怎能尽情欢醉?一个人独自聆听齐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地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剩下的我就没学了。
收起
nfdf
将进酒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老师的课件都应该有
你妈拉屎不擦庇护
我也是五年级的,我也在找!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
全部展开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收起
上 李 邕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全部展开
上 李 邕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早发白帝城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独坐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夜宿山寺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人不知去了那里,我倚松再三觉得非常惆怅。
送友人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 水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 您就像孤独的蓬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 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 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秋浦歌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火星四射,紫烟升腾。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们的脸。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高声歌唱,这歌声响亮,震动了寒冷的山川。
行路难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 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可以吗?
收起
早发白帝城:http://baike.baidu.com/view/155504.htm?fr=ala0_1_1
独坐敬亭山: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7.htm?fr=ala0_1_1
夜宿山寺:http://baike.baidu.com/view/158052.htm?fr=ala0_1_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http://ba...
全部展开
早发白帝城:http://baike.baidu.com/view/155504.htm?fr=ala0_1_1
独坐敬亭山: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67.htm?fr=ala0_1_1
夜宿山寺:http://baike.baidu.com/view/158052.htm?fr=ala0_1_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http://baike.baidu.com/view/578578.htm?fr=ala0_1_1
送友人:http://baike.baidu.com/view/172276.htm?fr=ala0_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42.htm?fr=ala0_1_1
沙丘城下寄杜甫: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25.htm?fr=ala0_1_1
上李邕:http://baike.baidu.com/view/155418.htm?fr=ala0_1_1
秋浦歌:http://baike.baidu.com/view/242527.htm?fr=ala0_1_1
行路难:http://baike.baidu.com/view/155398.htm?fr=ala0_1_1
全部是百度百科的,我现在六年级,希望能帮到你!
收起
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
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⑧直到夜郎⑨西。
【注】“随风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风”写为“君”,即“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实生于中亚的碎叶(...
全部展开
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
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⑧直到夜郎⑨西。
【注】“随风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风”写为“君”,即“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低,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③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又称布谷鸟。
⑥龙标:今贵州隆里,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⑦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⑧随风:亦作“随君”。
⑨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我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12月),生日701年2月8日,身高七尺六,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编辑本段]背景知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四月,以高力士为骡骑大将军,其权力与地位日渐显赫,太子称之为兄,诸王公称之为翁,附马则直呼为爷。李林甫、安禄山同时因附其而被摧升为将军与大臣。杨贵妃三姊皆被封为国夫人,地位既高,势倾天下,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善窥玄宗之意而迎逢之,恩幸日隆。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约开凿于该年。
王昌龄五十八岁。春,以“不护细行”之罪,被谪龙标(今黔城)尉。时李白还金陵,与王昌龄相遇,遂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龙标:唐代县名。唐武德七年(624)设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王昌龄贬官龙标,故后世习称王龙标。诗中“闻道龙标”,即以贬官之地龙标代指王昌龄。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王昌龄为何被贬?当时殷?[在《河岳英灵集》评语中说是“不矜细行”,新旧唐书也都说是“不护细行”,可见王昌龄没有犯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滴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诗人常建在一首怀念王昌龄的诗中已流露愤慨和不平:“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鄂诸招王昌龄张债》)李白更是不顾社会上“谤议沸腾”(殷璿语,引自《唐诗纪事》),秉笔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全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正是李白善于吸收乐府民歌丰富滋养的结果。六朝吴声歌曲《子夜秋歌》已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佳句;初唐诗人齐擀《长门怨》是一首列入“相和歌辞”的乐府诗,诗中“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也是以拟人手法写月的绝妙好辞。显而易见,李白对以上前人的诗句既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诗人含英咀华。 自铸伟词,使语意一新,意境一新。清人施补华评此诗“深得一‘婉’字诀”(《岘佣说诗》),恰好道出李白此诗深得乐府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
[编辑本段]作品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收起
《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沙丘城下寄杜甫》《上李邕》、《秋浦歌》《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
全部展开
早发白帝城: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收起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日每夜陪伴我的,只有那老树,以及萧瑟的秋风吹叶动之声。本想借酒消愁,怎奈鲁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怎奈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我对你的思...
全部展开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日每夜陪伴我的,只有那老树,以及萧瑟的秋风吹叶动之声。本想借酒消愁,怎奈鲁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怎奈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追随着你一同南去。[2]
收起
早发白帝城译文: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返回。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的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里山峦。
独坐敬亭山译文: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这闲静的敬亭山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
全部展开
早发白帝城译文: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返回。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的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里山峦。
独坐敬亭山译文: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这闲静的敬亭山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见钟声。来到道院前所见的场景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人不知去了哪里,我倚松再三就得非常惆怅。
送友人译文: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的在啼叫,听说你糟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你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元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君子走到那夜郎以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究竟是什么原因, 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是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动树叶之声,一个人独自喝著薄酒怎能尽情欢醉?一个人独自聆听齐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地追随着你一同南去。早发白帝城: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