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2:58:53

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课改工作却不容乐观.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对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课改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应引起关注.
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
对新课改工作认识缺省,仅停留在“汇报材料”和会议,管理薄弱.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石.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普及义务教育、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乡、教育强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现实中,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并没有把新课改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会议上“喊得山响”,做起来“掷地无声”,管理力量松散、薄弱、混乱,精力不聚,热情不高,许多学校新课改发展规划欠具体,相关制度支持力度很小.
意识缺位,观念错位,“应对”现象超级严重.不少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对新课改工作了解甚少,错误认为“实施新课改”是“‘上面’的领导吃了饭没事做,天天坐着办公室,想‘歪点子’‘整’我们.”他们总把“想当年”“这么多年我们还不是这样过来的”“难道传统的教学就真的落伍了”“我不信新课改就那么神”挂在嘴上,功利、浮躁、畏难情绪作怪,缺乏探索的勇气.表现为应对考核检查“不扣分”——下周要检查了,要上公开课了,有“重点”地准备几堂“课改课”,“导演”一批学生“熟记”提问的答案,训练几个“模式”,“创设”几组“互动环节”,余下,便在“实施方案”“活动记录”“汇报材料”上下功夫.
对课改工作的投入甚少,巧师难为无钱之改.目前,我县农村小学生源基本上维持在400人,农村初中生源基本上维持在200人左右,最少的仅100人出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有限的公用经费只能勉强保障日常运作,生源少,经费来源不足,物价奇高,开支居高不下,况且所谓的“开源节流”又是一句空话,普通学校也的确无“源”可“开”,“流”更“节”不了,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还是得“花”,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用于新课改的经费支出自然要“精打细算”.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再“巧”的“师”恐怕也“难为无钱之改”,无奈之下,也只好卖弄“笔杆子”和“三寸不烂之舌”,纸上嘴上谈“改”了.
对新课标的学习严重不足,很多教师连新课标都没看过.去年以来,我校来了几名新教师.笔者问他们:“读过你所任教科目新课标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没有一名新教师回答读过.新教师如此,“老”教师呢?交流中,笔者曾经有意问他们:看过(注意,是“看过”)新课标吗?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有位老师还感到不新课标是什么?看那东西做什么?笔者郁闷了,反问她:新课标是实践新课改的航标灯,不读新课标,你怎么上课呀?她理直气壮:以前怎么上就怎么上哦,我都当了一二十年老师了,还不会上课么?是啊,“会”上课,并不见得“上得好”,你“上”好了,学生“学”好了么?新课改都实施十年了,我们的教师居然连新课标还没读过,不能不说是悲哀.手持“新教材”,不学新课标,这“新课”究竟如何“上”,怎样算是“上好”了,估计他们心里是“没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
对职后培训不重视,不少学校校本研修形同虚设.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老教师退不下,新教师进不来,新老比例严重失调.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方法老旧,“教”“学”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意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与实施新课改差距较大,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教育能力相对不足,不善于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不善于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低素质的课改队伍,使学生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愿望逐渐熄灭,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质量.
使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缩短由“旧”到“新”的角色转换期,职后培训是必走之路,但就现阶段状况来看,除非晋级、评优、评先的需要,很少有老师主动以“我要学习”为由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仅体现在“述职报告”中;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停留于文件上,即使有那么几次,也仅仅是集中评几节所谓的“公开课”“探讨课”,布置工作而已;有的学校以为将学生的座位换个摆放的形式,让学生上课的时候对照“导学案”“讨论”一下,就是课改.
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优化新课改环境.要制定计划,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广大农村中小学管理者、教师,认真学习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实施新课改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优化课程改革环境,全身心投入新课改.
2、以乡镇学校为抓手,分片(类)建立一批农村中小学课改示范校.2012年春季县教育局颁行了《会同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我县基础教育强势推进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一汪春水.笔者认为,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小河片”“大河片”或以现有的学校类别为主,选拔建立一所或几所课改示范校,学校内部可以建立“课改示范点(村小、年级、班级)”,认真规划,严格管理,加强指导,发挥课改示范校(点)的示范、辐射、辅导以及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村小、年级、班级)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如,林城中学多年坚持不懈,积极而有成效的进行着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有些学校的“区域教研联盟”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基础不一,同片区、同类别的学校有着他们的共性,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区域教研联盟”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发挥县城优质学校或全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优势,组织送教服务活动.从去年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县教研室、一、二完小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情况看,充分利用我们“本土的”“自己的”优质教师资源培训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一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特别是送教教师与受教学校教师“同课异构”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开发、培养属于自己的“教育专家”“教学能手”.每年教育局都要举办教学比武,将其中的优秀教师和各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织起来,组成“名师团”,有计划地到各校巡回讲学,送教.去年暑期我县肖家学校唐清生老师在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的那堂初中数学示范课,吸引了广大校长的眼球,据悉,秋季开学后,一些学校还专程组织教师到肖家学校与唐老师“面对面”.真正实现由“借用外援”到“自产自销”的转变,这样,既为形成课程资源的个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同时,又能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培养出适合各校的真正的“本土”“不走”的“专家型教师”.
4、在制度、资金、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做好农村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予以倾斜.对乡镇学校统筹本校的新课改工作加强督查,确保各校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真正落实“课改专项经费不得少于公用经费的20%”,“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并进行专项评估”,“从全县中小学中评选课改先进学校,分别给予奖励”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奖励、问责、督查、指导有机结合.既搞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县教育局有目的地选派强有力的人员指导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帮助他们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教师,切实保障新课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激励教师参与;鼓励引领、大力发展“跨校合作”“区域联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单兵作战”的现状,有效地盘活广大学校的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同享、互利、共赢的“集团优势”.
6、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湘教发〔2011〕31号)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教师的自主、自发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是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省教育厅张放平厅长在去年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未来五年我省将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十二五”每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五年内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以农村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机制,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师资保障.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务必引起广泛重视.
7、充分利用教师博客与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县教研室通过网络博客组建了全县教师“大教研”,据统计,仅2011年,我县网络教研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全县教师博客数达到1070多个,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38.75%,有33个单位超过30%,11个单位超过50%,教师博客圈19个,全年教师原创博文10900余篇.若水中学、会同三中、粟裕中学和希望小学、漠滨小学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粟裕希望小学、会同三中建立博客圈管理员值班制度,及时管理和推介教师优秀博文,若水中学等学校开展教师博文竞赛,这些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
今年县教研室已经采取“每季度评选150篇优秀原创博文(教育教学60%,文学、生活等40%),评选县内优秀教师博客圈和教师博客之星,筹建学科教师博客圈,建立学科大备课组,规模较小的学校联合建立教师博客圈”等系列措施,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平台,各学校应充分运用网络的大平台,组织和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以拓展视野,扩大眼界.
8、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笔者也听到了很多声音,常年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希望搞新课改要稳步实施,基础薄弱学校的老师建议切实加强“生源地”就学管理,制度能更“人性化”,评价手段要更科学,学校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对参与课改老师的要有所区别,以鼓励老师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更多老师则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实践,就有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提法或做法是不妥的.必须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积极性.笔者听到的这些声音,希望相关领导也能听到,并在制定措施时予以考虑.希望将来说起新课改,老师的回答不再是痛苦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是甜蜜的“我跳起来能摘到”.
9、巧用教育督导“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9月1日起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创新教育督导工作,促进区域内中小学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是教育督导部门面临的新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地带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层次领域,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已从过去侧重学校硬件、制度、资料等的评估,转向关注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等内涵发展.
教育督导部门还可巧设督导评估思路,采取“政府搭台、专家引评、服务发展”评估模式,对教育督导评估进行新实践,建立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长期的中小学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督导评价、中小学校长(园长)评价、中小学教师评价,用教育督导的“杠杆”,把农村学校新课改“撬”起来,以促进农村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