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4而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1:22:22
英语翻译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4而幸
英语翻译
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
不可数尽
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
4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 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 矣
6英姓崔挈累赴官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陈告于平江路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
英语翻译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4而幸
【原句】
1、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北齐书·司马子如列传》)
4、(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清代方苞《再至浮山记》)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矣.(《丞相李公奏议后序》)
6、英,姓崔,(字俊臣.世居真州.以父荫补永嘉尉,)挈累赴官,(不自慎重,)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家财妻妾,不复顾矣.)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投民家,举体沾湿,身无一钱.赖主翁见怜,易衣赐食,复赠盘费而遣之.英遂问路出城,)陈告于平江路,(令听候,一年杳无消耗,惟卖字以度日.非敢谓善书也,不意恶札上彻钧览.)(冯梦龙《情史》卷二情缘类“崔英”)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清代袁枚《答陶观察问乞病书》)
【原创参考译文】
1、(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自称)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
注释: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指思想上的造诣,泛指高深的境界.语出《论语·子张》.
鸳鸯:比喻贤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校注:“鸳与鵷通.鸳、鸾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2、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
注释:
朝贵:朝廷中的权贵.
3、司马子如能够慰勉警戒自己勇于改错,非常有声誉.(他能)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他的属官们都敬服他.
注释:
自厉:慰勉警戒自己.
发摘:揭发;纠举.
奸伪: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僚吏:属吏;属官.
畏伏:敬服.伏,通“服”.
4、(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
注释:
曷若:何如.
猝至:突然而至.
5、现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国公陈先生在开篇为他的文集作序言,这是用来宣传弘扬他文章的精义,同时也是对他的称引推重,这本来就已经是尽善尽美的事情了.
注释:
所以:用来……的东西(办法).
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引重:标榜;推重.
6、我(崔英自称)姓崔,(字俊臣.世代居于真州.凭借父亲的荫功补任永嘉县尉,)携带家室(到永嘉县)赴任,(途中因为自己不够慎重,)被船夫盯上,将我沉入水中水中.(家财和妻妾,也不能再照看了.)幸而幼时熟习水性,在波浪之间潜游,游得度远了以后,才敢登岸,(然后投宿民户家,全身都沾湿了,而且身无分文.依靠主人家老人可怜我,给我换了衣服,赐予我食物吃,又赠与我盘缠然后打发我(上路).于是我就问着路出城而去,)到平江路去告状,(官爷让我听候消息,过了一年还是杳无音讯,只得卖字来度日.完不敢说字写得好,也没想到我拙劣的书法得到长者阅目.)
注释:
挈累:携带家室.
舟人:船夫.
陈告:告状.
消耗:消息.
恶札: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钧览:对尊长阅览的敬称.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
一个月之中不得不失去饮食的规律,而且不能够对高堂父母行晨昏定省的孝礼,每天都是如此,还有时间像古代所说的守法循理的良吏那样督责务农、巡行乡县等等吗?
注释:
高堂:指父母.非专指母亲.
定省:指晨昏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课农:督责务农.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云乎矣:也说云乎哉.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追光寺
【原文】
追光寺,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略①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杏所云②:‘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乃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左佥右刃)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③.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胺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比.
略始济淮.明帝拜署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昔刘苍好善,利建东平④;曹植能文,大启陈国⑤,是用声彪盘石,义郁维城⑥.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着,内润外朋,兄弟伟如.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然国既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嗣王景式舍宅为此寺.
【注释】
①东平王略:《魏书》卷十九下有传.
②赵咨所云:赵咨为汉末人,仕吴,官至都尉.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命使魏.魏文帝问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答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注)
③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畧归国: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乱之际,萧衍派遣豫章王萧综镇徐州.而萧综投降于此魏,其长史江革等将士五千人成为此魏俘虏.明帝下令遣返江革等,因以征召元略.(《魏书》卷十九下)
④刘苍好善,利建东平:刘苍为东汉光武帝第八子.封为东平王.苍好经术,曾与公卿共定南此郊冠冕车服制度.汉明帝问曰:“处家何者最乐?”苍答曰:“为善最乐.”(《后汉书》卷七十二)
⑤曹植能文,大启陈围:曹植为曹操幼子,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魏明帝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魏志》卷十九)
⑥声彪盘石,义郁维城:盘石与维城,均指王族在各地封为藩王,使中央集权的体制得以稳固.
【译文】
追光寺,位于寿丘里,原是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来就很出色,年幼时已显得老成持重.博通群书,好道不倦.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元乂垄断政权、对宰相下毒手之际,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义起兵,向元乂这个在君王左右的恶人问罪.然而这番雄图没有成功,反而在同谋者内部发生了纷争,元略的四个兄弟全部遇难,唯有元略只身逃命到江左.萧衍对元略的名声素有所闻,看到他器度宽弘优雅,富于文才学识,对他非常敬重.萧衍问他:“洛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位?”元略回答说:“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予食邑千户,待遇相当于王子.又任命他为宣城太守,给予乐队一部和仪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严明,很有政治声誉.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转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明帝赦免吴人江革,以此作为交换,请求让元略回国.江革这个人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朕宁愿失去江革,却不能没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说:“臣的家里遭遇灾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埋葬.乞求让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与死者的事谊.”不禁悲泣泪下.萧衍哀怜地让他回国.于是赐给他五百万钱,二百斤金,五百斤银,锦绣珠宝等物品更是数不清.萧衍亲自带着百宫到长江边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诗临别相赠.元略所受到的礼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过淮河,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义阳王,赐给食邑千户.元略来到朝廷,有诏书谓:“过去刘苍(东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东平封地;曹植(陈思王)能文,大大地发扬陈国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名声道义是盘石之宗和维城之族的荣耀.侍中义阳王元略,其品德是诸侯的精萃,一门的功勋早已著称.他内润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见义忘家,为国舍命,那种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过去虽然一度在梁朝休闲,现在又返回朝廷,这堪称有志有节,善始善终.正应流芳史册,如同悬挂于曰月上那样不可磨灭.元略稍前尚未抵达的时候,真诚求归,树立名节,因此封为义阳王.可是封地不仅边远,而且俸禄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虑过另外雨、三处地方,都不如意.应该依照德行选相称的封地,对昔日的功勋追加荣誉.可改封东平王,赐给食邑的户数同前.”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职位不变.元略从容闲雅,出自天性,离开南方回到北方后,气度更加高迈,他的言论和行为成为朝野的楷模.建义元年(528)在河阴逝世.追赠太保,谥文贞.继承王位的景式献出住宅作为此寺.
再至浮山记(1)
【原文】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2),数言白云、浮渡之胜(3),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5).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6),心融神释(7),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8).吾常闭特室(9),外键以避之(10).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11)!”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12).”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13),始荷圣恩,给假归葬(14).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15),因展先墓在桐者(16).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17),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既与宗六别,忽忆其前者之言为不必然.盖路远处幽,而游者无所取资,则其迹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粤间(18),与永、柳之山比胜而人莫知者众矣(19);惟子厚所经(20),则游者亦浮慕焉(21).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杂然耳.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22),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23)!然则宗六之言盖终无以易也(24).
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无可记者,而斯言之义则不可没,故总前后情事而并识之.
【注释】
(1)浮山:又名浮度山、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县东九十里,有奇峰七十二,为桐城之胜.
(2)未生:左待,字未生,桐城人,方苞好友.北固:刘北固,字辉祖,安徽怀宁人,方苞好友.
(3)白云:白云岩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为当地名胜之一.
(4)康熙己丑: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5)宗六上人:名叫宗六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别称.
(6)木末:树梢.
(7)心融神释: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
(8)士女:男女.
(9)特室:独室.《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
(10)外键:锁上外门.
(11)败坏:山有名,则游人杂至,破坏了清净优美的自然环境.
(12)“是宗六”句:意为自己有文名,为《南山集》作序,结果被牵连下狱,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则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13)雍正甲辰:雍正二年(1724).
(14)“始荷圣恩”句:方苞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出狱后,家属族人被迫入旗籍,羁留北京,不得回乡.雍正皇帝即位后,特赦方苞族人归籍,1724年(雍正二年),又给假一年,准其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
(15)卜日:选择吉日.
(16)展:察看.
(17)一昔:一夜.
(18)百粤:即百越,秦汉以前散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族繁多的越族.此处指古越族所在的地区.
(19)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柳:柳州,治所在今广西省柳州市.比胜:并胜.指上述百粤、楚、蜀各地山水与永州、柳州的山水并胜.
(20)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货运城县解州镇)人.柳宗元因遭宦官贵族集团打击排斥,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以永州、柳州山水为内容写过不少著名的游记,这些山水因柳宗元的游记而闻名于世.
(21)浮慕:虚慕.意为一些人并非真的对永州、柳州的山水有切实的感受,只是因为它们曾为名人所游赏而慕名往游.
(22)曷若:何如.
(23)猝至:突然而至.
(24)无以至:无法更改.意为宗六和尚说的话,到底还是正确的.
【译文】
从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刘北固在京城,多次说白云、浮渡是当地名胜.曾相约一道在那里建个房子、种种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刘二位君子外出还未回来.我就独自与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游,每当天朗气清之时,我们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坐在华严寺门楼或廊下,望着浮山的最高峰出现在大叔的树梢,感到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种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对我说:“此山之优美,是我所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时,男男女女就纷至沓来.我就常自己躲在独室里,锁上外门来避开喧嚣.山有名,则游人杂至,就像这样破坏了此地的优美清静.”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祸爆发,我受牵连而被逮捕,私下里独自遗憾的说:“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泽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圣恩请假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枞阳,我选择吉日把祖父的灵柩改葬在江宁,于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当时左未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移居在东乡.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云山,然后返回枞阳.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白云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每逢阴雨天气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没有僧舍旅店可以托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观赏浮山也是不能了.
与宗六和尚分别后,我忽然回忆起他前面所说的话,想想也不一定对.如果路途遥远地处幽僻并且游玩这有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则它情况自然不为人知,与山有名无名也没有关联.接着又想到楚、蜀、百粤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位名胜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柳子厚经过了那里,于是前去游玩这也就慕名往游了.现在白云山的游人,还不如浮渡山那样人多混杂.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我再到浮山,不是为了游玩啊.也没什么可记的,但这其中的含义却不能埋没,所以就总结了这些前前后后的事情一并记下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