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读者》标志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48:59

有谁知道《读者》标志的含义
有谁知道《读者》标志的含义

有谁知道《读者》标志的含义
《读者》标志是一只绿蜜蜂
  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胡亚权承认,一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玫瑰,是情爱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选.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A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这个小蜜蜂商标他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