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为了健康和生命”主题,从道德和法律的两个方面,写出网贴的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7:32:24

根据“为了健康和生命”主题,从道德和法律的两个方面,写出网贴的内容?
根据“为了健康和生命”主题,从道德和法律的两个方面,写出网贴的内容?

根据“为了健康和生命”主题,从道德和法律的两个方面,写出网贴的内容?
为了让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
  我的《44岁那一年……》一篇千余字文章获得中国科协主办的《生命与健康》全国科普文章征文一等奖,科协要我在发奖会上说几句话,于是,我就作了题为《为了让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的发言,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验,讲出来也许对他人有一点参考价值,于是将它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年(61岁)的“中年人”(心理年龄),想想自己不算太长又不算太短的人生,虽然觉得很累,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前冲;虽然生活的负荷比较地沉重,但仍兴致勃勃地活着;虽然饱受人生的煎熬,但总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看看周围像我这样年龄段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的人似乎都处于像我这样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则是,我的人生似乎更“典型”、更有一点“代表性”吧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是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因而心灵的深处烙上了一个时代的深深痕迹,内心世界中总存在着深刻的、没有得到及时排解的矛盾、困惑、冲突,所以,有不少同龄人甚至来不及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就匆匆“走”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所以,对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与健康》的问题比哪一个群体都尖锐、突出,《再造人生》、《再塑人生》的任务——即怎样过好“余生”——恐怕比哪一个年龄层都困难、都艰巨.
  所以,我想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告诉我的同时代的朋友: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却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活的环境可以“折磨”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们却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不受“折磨”.
  这其中,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五个“善待”:“善待自我”、 “善待事业”、 “善待人生”、“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对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自我心理调节”,以便“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为什么我国在通向现代化进程中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为什么现代人群中患有身心疾患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有很多人以不文明的或反文明(譬如自杀、卖淫、犯罪等)的方式去“适应”社会?为什么……原因自然很多、很复杂,但有一点不能回避,即有很多人不会“善待自我”、“善待事业”、“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不会“自我心理调节”,更不会“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改造环境”.
  譬如,就以“善待自我”来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个性弱点.在一次给青年人的人生讲座中有一位年青人问我:“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你们这一代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差异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们这一代人满足于做‘永不生锈的镙丝钉’,而你们这一代则永远不会满足做‘永不生锈的镙丝钉’.”听的人都笑了,然而却是“实情”,我们这一代,习惯的是服从组织,习惯的是一切听领导的,上头说的都是对的,很少有自己去独立思索的习惯,有时明明从感情上感到别扭的事,还要从自己思想上去找问题,去“斗私批修”,去狠抓“自己思想一闪念”,错的永远是自己,对的永远是社会……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一代的思维定式,谁这样做了,谁就是好样的,谁不这样做,那就成了“另类”了,当然,这不能怪我们,能不成这个样子吗?所以在这样的体制、文化的背景下,自然是不太能做到“善待自我”的,这个“自我”自然就缺乏自己的人生设计,缺乏个性的活力,缺乏生气勃勃,缺乏创造精神,缺乏……当然,我这样说绝不是要将我们这一代说得得一钱不值.
  再以“善待事业” 来说,我们这一代的确是以事业为重的一代,社会责任性很强,将自己的一切都扑到了自己的工作上、事业上,不为名、不为利,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思想单纯,干劲冲天,真还有点生家性命都不顾的劲,所以,国外的学者评价我们这一代是共产党教育最成功的一代……好不好呢?好!遗憾不遗憾呢?有一点.为什么?因为这个“善待事业”太单一了,太盲目了一点,因而有不少人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譬如,有不少搞社会科学的),结果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即便是留下来的,也是“大而无当”,一点社会价值都没有,真还有点感到“空落落”的.
  再以“善待人生” 来说,谁都说,人生是复杂的、丰富的、多彩的,然而我们的人生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从人一出生下来后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由社会“计划”好了的,自己的人生自然是由社会定好了的,就以当年的大学毕业分配来说,上头强调的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当时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志愿都填的是“服从祖国分配”,自己的人生都是由组织安排而定的,显然,这样的人生怎么“善待”都是有缺陷的,不是尽善尽美的.
  再以“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来说,在崇尚社会利益至高无上的年代里,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业余生活永远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实际上是经常是无足轻重的、忽略不计的,谁如果多往这方面去考虑,哪就是个人主义,就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就得受“帮助”、挨批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怎样“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所以,在我的同龄人中,未老先衰的不少,早年患病的不少,中年英逝的不少,“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成为我们这个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我这样说,是不是消极了一点?用过去传统的眼光来看,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并非如此,更何况,如果我们能从这一代人生活历程的足够反思中汲取有益的教训的话,那么,它带给人们的是:事业更加成功和生命更加健康.
  如今,大家都在热情沤歌新世纪的到来,都在那儿说新世纪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给人带来发展机遇……对不对呢?一点都没有错.新世纪的确好,的确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但是,有一点大家想到过没有,新世纪的好、新世纪的无限发展机遇是建立在激烈的(甚至于残酷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且更可怕的是,尽管我们的社会主张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但是,处于社会剧烈转变的现实,却处处反映出“游戏的无规则性”,所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如今,“适者生存原则”恐怕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适用,都能反映出来.
  对此,人们准备好了没有?没有.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左”的根深蒂固,使绝大多数处于我这年龄段知识分子的思想上没有准备好,心理上没有准备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或者本领)上也没有准备好.于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来了,人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来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困惑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就来了.这些,对于社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甚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出现,而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恐怕不一定仅仅体现的是成功,更多的则是意味着挫折,意味着失败,意味着逆境.
  的确,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自己一代的“无私贡献”而自豪、骄傲,我们也的确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共产党教育最成功的一代,所以,我可以无亏地说,我们这一代无亏于这个国家,却“有亏”于自己的人生;无亏于这个社会,却“有亏”于自己的生命;无亏于自己的事业,却“有亏”于自己的健康……
  怎么办?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更要学会“善待自我”、“善待事业”、“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
  因为这是一代人的人生生活历程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