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中只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不提胡宗宪?胡宗宪当时也是抗倭名将,而且官位极高,可在历史课本中居然找不到这个人,只有戚继光,这两个人有何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3:46:03
历史书中只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不提胡宗宪?胡宗宪当时也是抗倭名将,而且官位极高,可在历史课本中居然找不到这个人,只有戚继光,这两个人有何不同?
历史书中只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不提胡宗宪?
胡宗宪当时也是抗倭名将,而且官位极高,可在历史课本中居然找不到这个人,只有戚继光,这两个人有何不同?
历史书中只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不提胡宗宪?胡宗宪当时也是抗倭名将,而且官位极高,可在历史课本中居然找不到这个人,只有戚继光,这两个人有何不同?
你的这个问题也是我曾经的疑惑,凭心而论,胡宗宪的功劳应该在戚继光之上,可历史的评价是要综合人的一生的,要想回答你的问题,首先需认真了解那段历史和胡宗宪这个人.
从古至今,对于统治者来讲,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最需要的,但是德才兼备又谈何容易.如果一个人才干突出,能力非凡,但品行上不够光明磊落,这个人值不值得肯定呢?回顾明代抗倭功臣胡宗宪的一生,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
南倭北虏,明朝中叶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尤其是历时多年的抗倭斗争更给这段历史打上了鲜明的印记,同时也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胡宗宪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嘉靖年间,东南倭患愈演愈烈,胡宗宪临危受命,精心布局,贿斩徐海,诱擒王直,为保障大明王朝海疆的安宁做出了贡献.有人将他和于谦相提并论,称二人是明代功勋最大的臣子.于谦抵御蒙古,胡宗宪抗击倭寇.时人比较二人,认为“于谦的功劳,是在保存宗庙;宗宪的功劳,是在安定东南.于谦的品行,白璧无瑕,于本朝是第一人物,于古可称为社稷臣;胡宗宪的品行,瑕不掩瑜”.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人.正德七年九月二十六日,胡宗宪出生于绩溪县华阳镇龙川村.龙川胡氏是当地的强宗大户,胡宗宪的曾叔祖胡富在成化十四年(1478)考中进士,曾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元末明初,岛国日本由于多年的战乱(日本的南北朝时代),使得很多战败的将领、武士和破产的农民等无以谋生,纷纷逃亡海上.同时,中国原本割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方国珍部在被朱元璋打败后,其残余力量流窜到海上,还有两国的不法商人也夹杂其中.这样,几股势力互相勾结,形成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经常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疯狂的侵扰和抢劫,这就是所谓的“倭患”.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备受其苦.到了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嘉靖二年(1523),日本二批使臣前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王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驰、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最能表现其才干、最有影响的两件事情就是他与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在经历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王朝的海疆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可这也应了那句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如果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他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世宗又想保全他,所以,每次他都是有惊无险.可是,如果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前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时人王世贞曾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
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委屈和不甘心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想全身而退,他的政敌们却不想就此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评论其“才望颇隆,气节小贬”.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而且还有几点致命伤.
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世宗亲口说胡宗宪不是严党,但是言官们弹劾胡宗宪是严嵩、赵文华的死党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赵文华赴浙江祭海时,对总督张经的战略部署胡乱指挥,遭到张经的坚决抵制.赵文华因此怀恨在心,不顾当时抗倭战争的大局,也不顾张经在王江泾大捷中刚刚立下的赫赫战功,上疏对张经构罪陷害.再加上严嵩推波助澜,忠臣张经很快被治罪问斩.胡宗宪在这件事情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胡宗宪身为浙江等处的巡按御史,不能秉公办事,竟然追随赵文华也上疏弹劾张经.在这道奏疏中,胡宗宪对张经极力诋毁,而且对浙江巡抚李天宠也进行陷害.胡宗宪这种助纣为虐的做法,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胡宗宪踏着这些忠臣的尸骨,从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
在赵文华死后,胡宗宪又结好严嵩,馈重金进行贿赂.在严嵩被籍没家产时,其中就有胡宗宪所献的大量珍宝.投桃报李,胡宗宪的一掷千金自然讨得严嵩的欢心.在胡宗宪被弹劾时,严嵩屡次帮他化险为夷.胡宗宪最后的下狱,就是因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而引起.要说胡宗宪不是严党,谁会相信呢?
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很早就有人对胡宗宪的贪污行为提出弹劾,胡宗宪上疏自辩称:“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能成大谋.”这固然说出了一部分实情,但在帝制时代,这种非正常的行为最终会给他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些钱财中的大部分还是供他自己挥霍的.据传,有一次,胡宗宪宴请织造太监和李子元等人,居然用两百名侍女陪饮,到了晚上,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仅赏了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还笑着说:“您这是在羞辱我吧!”还有一次,胡宗宪迎春宴客,张灯结彩,绵延数里,鼓乐之声震天,侍女跪地迎送客人,极尽奢华之能事.再有一次,严嵩的义孙锦衣卫严鹄路过杭州,胡宗宪自然大肆铺张,盛情款待,而且还推荐丽妓让其留宿,严鹄推辞不就,胡宗宪就说:“你这是为难我吗?那我就先行了.”胡宗宪竟然拥着别的丽妓先睡了,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走.这些虽然都是笔记杂谈中记载的传闻,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最后还要说说胡宗宪的著述.胡宗宪进士出身,擅长诗文,留与后人的著述有十余种.其中,不能不提到《筹海图编》这本书.《筹海图编》是一部研究明代海防和抗倭斗争的著作,极为重要.多年来,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其作者是胡宗宪.实际上,这本书是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撰,由胡宗宪资助予以刊刻.万历年间,胡宗宪的曾孙胡维极为颂扬胡宗宪的功绩,在此书重刻时,将其篡改为胡宗宪所著,混淆视听.其实这真是一段不该有的公案.胡宗宪带着无尽的怨恨和冤屈死于狱中,他又怎么会在乎一本书到底是谁写的呢?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吧!
这个问题相当的好····胡宗宪不仅在抗倭斗争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外,但是他个人,在抗倭中,有很多的污点,他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所以,他抗倭的事情,很多是被看待为他在全国抗倭潮流下的一个顺势的人,而不是一个真心保家卫国的人。
比如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等。
并且,他在政治上的结交赵文华和严嵩父子...
全部展开
这个问题相当的好····胡宗宪不仅在抗倭斗争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外,但是他个人,在抗倭中,有很多的污点,他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所以,他抗倭的事情,很多是被看待为他在全国抗倭潮流下的一个顺势的人,而不是一个真心保家卫国的人。
比如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等。
并且,他在政治上的结交赵文华和严嵩父子。
因此,根据中国爱憎观念看来。胡宗宪他个人在抗倭斗争中的英雄业绩,也就被他人生的污点给掩盖了。
因此,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他是一个贪赃枉法,玩弄权术,欺上瞒下的形象。
因此,他也就没有成为中国理学人士学习的楷模。
而戚继光,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凭借自己的能力,成立戚家军,从浙江抗击小日本,一直到广东····完全地,彻底地解决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也就是说,在抗倭的事情上,胡宗宪,只是管好自己浙江抗倭那个钦差大臣的职位,而戚继光则是转战浙江,福建,广东各省。
收起
胡宗宪官位虽高,却没有戚继光,唐顺之等有名气!
自然历史不会着墨太多了!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又重新对胡宗宪的形象进行了塑造,胡在里面有相当正面的评价。
楼主也看了大明王朝1566?
里面也说了,胡是严嵩的学生
且严嵩被张居正等人打倒
他要有好名声难啊!
我们需要道德符号,而不是真正能做事的政治家!政治家都有污点,不能大肆宣扬!所以海瑞能名留青史,而张居正,胡宗宪等进不了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