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迷陀佛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11:54

阿迷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迷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迷陀佛是什么意思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觉悟者.有觉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觉悟者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低标准和高标准. 低标准是"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而不攀缘.高标准是"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为觉悟者之外,还要帮助别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布施,是指"舍".俗话说"舍得",是一种因果关系,有舍才有得,先要诚意为别人,才能得到别人为自已). 然而,无论"度己"还是"度人",前提都要先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缘的"无常"(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假有"(因缘而合、因缘而分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虚幻变化规律--无常中的有常.既不沉迷于"有"(只是"妙有"、"偶有"、像量子力学的"超弦"一样,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也不执着于"无"(万事万物均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真空不空,有归于无).无"色"(色指物质、存在)但不"空"(非有、无),虽"空"但有"色"."一分为三"曰"空、有、中","和其相联"则"三为一体".不固守色空,不粘着色空,洞明"诸相非相",不拘泥于两边而立于中道,行于中道. 放下,首先要认识佛家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进而提高到"万般将不去,修业亦离身"的境界. 万般将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时空手而来(尽管婴儿生下时攒紧双拳,那里面也没有东西,他只不过想来人世间抓东西而已)、撒手而去(人逝时之本能),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其一生所能,一生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的. "业",原意是指人"身、口、意"的运动以及其所形成的行为.一个人的"身、口、意"的行为运动都具有力学惯性,即一种残余的潜在的可影响后面运动(会招致、形成一种结果)所具有的力量,即"业力". "业随身"是指一个人即使其肉身离世而去,但其精神这种"业力"却在世间保留下来了,具有余势和作用,影响着后来人. 眼前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它的作用力并没有完结,仍然潜伏着一种结果(好的和坏的),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是"业力"的作用.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流芳百世的人真不及人口总数的百万分之一.只有那些在历史进程中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统治者、政治家,有述著流传于世的科技、人文学者,才有较大的“业力”影响后人.著作具有“业力”,因特网也具有“业力”,但不可能永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冰川期以前,人类的祖先——"上元人"做过些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业力"我们也无法领悟,人类的"业力"只可以阶段性地"随身"而无法做到永远随身.中国人曾悲恐毛泽东逝世后会有大灾难,然而却发展得更好.人们也曾忧虑邓小平走了之后改革开放能否继续,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一代总是比一代聪明,一代总是比一代能干,这是历史发展规律.那种让死人牵着活人走,用历史来决定今天的八股思维方式,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反作用“业力”. 只有宇宙大自然的业力是永恒的!人类的业力显得很渺小,甚至于"人一走,茶就凉". 其次,放下,就是要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淡薄名利、清心寡欲. 人生的烦恼其实绝大部份是自己找的,不该怨天尤人,只要肯面对真实,就不难发现,其根子在于一个"贪"字.贪权势而被权势弄死, 贪钱而为钱亡, 贪吃而伤身,贪财而招来横祸,不知足而东窗事发, 贪女色而祸起萧墙,贪过瘾而吸毒犯罪,贪出国而被欺骗,做生意太贪反而亏损,炒股因贪而被套、因透支而全军复没……食欲、色欲、物欲、贪婪、执着、嫉妒、嗔恨、攀比、虚荣、独尊、偏执、小气狭隘、以我为中心……都会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去掉牵连,去掉挂碍,才是消除烦恼的良方妙法. 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个人没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就肆意指责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个迷信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为,如果弄清楚之后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下来之后,才会出现"定能生慧"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敛物敛色,打人整人,偷鸡摸狗,贪污受贿,"上下交争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心动神疲,无暇静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 磕三个头,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 依上定义,当我们怀着向觉悟者致敬、向觉悟者学习,改过自新、从善积德的心态在佛前烧香磕头,又何罪之有?又怎能与迷信同语. 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观厌世、懒惰,恰恰相反,看透以后,就会更加重视今生的努力,抓紧时间"担当生前事"而"何计身后评",做应当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会斤斤计较. "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从古至今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者未悟其真味."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无所作为."无为"是指不要主观地、刻意地去干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即"无违"(老子时代"违""为"相通)地去"为". "无违" 地去"为",其结果反而是"无不为";"无违" 地去"治",其结果反而是"无不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境界.当整个社会人人能够做到"度人度己",觉悟文明,便达到"无为而治",比起靠斗争论、消灭论来治理要高明得多.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治民"."民治"带来太平盛世,"治民"常常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认识到"空","诸法无我",破"我执、我见",平等侍人,就不会处处以自己为核心,事事强加于别人. 认识到"万般将不去",淡薄名利,就不会贪污受贿,不会争权夺利,不会贪天之功为己有. 有觉悟心、慈悲心、宽容、大度,就会离事非、去争斗,"度人度己","慧福双修". 当今时世,腐败风盛,金钱薰心、物欲横流,追星赶富,浮燥喧哗,隐患不少.虽非主流,岂可忽视? 智慧与良心就是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