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4:22:10

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基督教简史:基督教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此外还有许多较小教派.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全世界信徒约有15亿.原始基督教约出现于1世纪20、30年代.与后世基督教相比,具有四个特征 : ①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神学、定型化的礼仪和体制化的组织,宗教形式大体上还与当时犹太教内一些非正统的下层派别相近;②仍保留有浓厚的犹太民族色彩,尚未明确走向世界化;③成员和骨干大都是被奴役被压迫的犹太人;④具有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倾向.主要流传于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下层群众中.其领袖被信徒们尊为耶稣基督.因不少成员不断参加反对征服者的斗争,多次受到当局的迫害.1 世纪未至2 世纪初,教会骨干中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及其知识分子的比重已明显增加.其中吸收希腊思想而走向哲学化和世界化的派别日益占优势.当局对基督教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公元305年,君士坦丁一世继位,放弃对基督教的迫害转而予以扶植.教会上层人士后来一部分成为帝国官阶体制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帝国以异端罪名迫害下层激进分子的重要助手.基督教终于丧失被压迫群众运动的性质而结束其原始阶段. 早期基督教分前后两期.前期自1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即原始基督教阶段.后期自1世纪末至4世纪初.这期间,原始基督教具有的四个特征逐渐消失.约在1世纪40年代后期,在耶路撒冷的一次会议上,以保罗为首的世界派和恪守犹太传统的民族派展开辩论.结果保罗派获胜.从此基督教便沿着世界化宗教的方向发展,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各民族中,并远传到希腊、小亚细亚、塞浦路斯等地.一些较富裕者和知识分子入教,教会领导成员逐渐上层化.基督教在流传过程中,同各种思想倾向广泛接触,主要包括流行于当时犹太教中的启示文学和智慧文学思潮,东方一些神秘教派的神秘主义和礼仪形式,强调理念论、神秘经验和灵魂不灭的柏拉图主义,以及宣扬人类一体、天人谐和、同由一位主宰支配,并提倡恬淡寡欲、节制有度的宗教道德的斯多噶主义等.对这些思想的争论和吸收,导致基督教的主要信仰、早期神学形式基本形成,组织体制以主教为首,辅以长老和执事的三级教职制开始形成,但主教集权制尚未确立.崇拜仪式和圣礼逐渐定型化.这时一些护教士,已不是对迫害提出抗议和谴责,而是由罗马皇帝和知识界申诉,说明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和制度习俗的合理和无害,力图消除反教者的误解,博取宽容和同情.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以罗马帝国的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从3世纪开始分为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在马耳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的地区传播,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双方为争夺帝国基督教会的领导权,相互倾轧,裂痕日深.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设东都于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公元38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召开君士坦丁堡会议,确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仅次于罗马主教.此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东派教会中居于首位.但罗马主教强调罗马教会乃使徒彼得所建,罗马主教是彼得的继承人,应居众主教之首.公元858年至867年,发生了佛提乌分裂,1054年又发生色路拉里乌大分裂.双方为首的主教相互革除对方教籍.从此,东西两派教会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因以罗马为中心,又称“罗马公教”.东派教会自称“正教”、“东正教”. 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始,其后一千多年,正值西欧封建时期,教会与世俗政权互相利用和斗争,对基督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间,基督教逐渐传播于克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9世纪起,在归化基督教的日耳曼人加洛林王朝的鼓励下,逐渐兴办高等教育.由于教育基本掌握在教会修院之手,从中发展了以基督教圣经和教父著作为主要内容的神学、哲学体系,后被称为经院哲学.9至12世纪的早期经院哲学,从埃里金纳开始,柏拉图主义占主导地位.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黄金时期,以多明我会的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系统、全面地阐述基督教的信仰,若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等大量著作.其神学理论后来成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与之抗衡的则有以方济各会的邓斯·司各脱为首的另一学派.14世纪经院哲学已趋没落,但仍出现了对传统观念,包括对教皇的世俗权力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中世纪的西欧,正统教会把凡不接受“正统”基督教教义者,都斥为异端,并成立异端裁判所,专事迫害异端派别分子. l6 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和市民阶级的兴起,要求摆罗马教皇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终于爆发了反对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后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亦译“抗罗宗”或“更正宗”.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和《圣经》权威自于教会权威.其基本圣事一般有两种,即圣餐礼和圣洗礼.新教的组织制度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三种,另外也有一些混合性的制度.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基本形成;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主要分布在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主要分布在瑞士、德国的一部分和荷兰、苏格兰等;安立甘宗,接分布在英格兰.16世纪末在荷兰、17世纪在英国,继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爆发了清教徒运动,要求那些虽已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但仍保留不少天主教传统和中世纪封建色彩的教会 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样又出现了一批新宗派,主要有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18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更加资本主义化的、以卫斯理弟兄为首的卫斯理宗.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美国的发展更加纷繁,各种新宗派不断产升,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五旬节教会、神召会等.同时,出现一些跨宗派性的流派.例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一些较大宗派中产生了“现代派”流派,提倡在肯定《圣经》体现上帝“启示”的前提下,对《圣经》不必皆信以为真;与之相对应,20世纪初在美国一些新兴的较小宗派中产生一自称“保守派”的流派,提出必须信仰《圣经》全系真理的主张,后因其编发了一系列称作“基本要道”的小册子,又被称为“基要派”.这类跨宗派性的流派,很快散布于世界基督教内. 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据198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世界信奉基督教的人数约有15亿,占世界人口二分之一弱;其中属天主教的约8.8亿人;新教的约 3.6亿人,东正教的约1.3亿人,其他派别9000多万人. 中国基督教概况 据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记载,早在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已由波斯传入中国.但由于未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基督教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几度消失.十九世纪,基督教从西方重新传入,由于传教活动受到列强不平等条约保护,教会受差会控制,基督教在中国被中国人民鄙视,并被称为"洋教",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 1950年,中国基督徒发起三自爱国运动,通过自治、自养、自传,使中国教会走上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1966年--1976年期间,受极左路线下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教会生活一度中断,1979年教会重新恢复,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教会已进入"后宗派时期",宗派组织在我国不复存在.信徒联合礼拜,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信徒,实行"互相尊重"的原则. 20多年来,在全国基督教两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基督教各项事工蓬勃发展.全国现已开放堂点近5万座,其中70%是新建的.信徒总数已逾1600万,其中农村信徒占70%强. 全国目前有18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其中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全国性的神学院.迄今各院校有近5000名神学生毕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教会或神学院侍奉. 全国两会已出版发行近3000万册圣经、1400万册《赞美诗(新编)》,《天风》及其它基督教刊物、神学参考书籍也大量发行. 由于信徒人数增长较快,传道人员培训不足,异端邪说有所侵入,1998年中国教会决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其根本内容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我们能更好地传扬福音,帮助信徒过健康向上的信仰生活,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参考资料:青海新闻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