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中英文的关于孔子的思想和教学的文章如题要中#英文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42:53

求一篇中英文的关于孔子的思想和教学的文章如题要中#英文的
求一篇中英文的关于孔子的思想和教学的文章
如题
要中#英文的

求一篇中英文的关于孔子的思想和教学的文章如题要中#英文的
求阙斋
[圣贤]
检举 儒家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是儒学最光辉的内容之一.《说文》云:“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礼记·中庸》云:“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天下所有的车子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用同一种文字书写,道德行为也要在同一个法则下规范.孔颖达疏曰:“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所谓伦理,也就是道理的意思.儒家学说中有关家庭伦理的道德,人们社会交往的道德,在社会经济利益方面的道德都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具有极强人性美的魅力.这些关于道德的理论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恪守道德的准则和基础,对促进当今社会祥和稳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伦理思想对家庭和谐稳定的意义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个体单位.在每一个家庭中,一些具有亲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相关的人,应当和睦.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家庭有责任心.儿子对父母要孝,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友爱.家庭的稳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家庭稳定了,人们在家庭中能够得到温暖和安慰,那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会大大减少.儒家学说主张家庭和睦.中华民族的家庭以儒学提倡的孝悌来维系.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儒家所说的孝还可进一步的完善.但儒家关于家庭伦理的许多思想是需要继承的精华.
儒学的家庭伦理思想,是儒家关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主张.《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每一个有道德的人都要专心致力于“本”,本就是孝悌.本立而道理才能出现,这也是为仁之本.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即每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在《颜渊》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检点,使之达到礼的高度,这就是仁.如果有一天人们都能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是否达到仁,是根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在别人.仁,由自己而为,不是别人来督促自己做的.《学而》篇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即年轻人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对兄弟要悌.谨慎小心而守信用,热爱众生而亲仁.
儒家认为,对父母仅能养,不可谓孝;孝的含义是既能养父母,还要尊敬父母.《论语·为政》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仍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而每人对于犬马来说,皆能养.如果只养活父母而对父母不敬,那么与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认为,待奉父母时,脸色一定要有愉悦之色.《为政》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段话为,有一次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待奉父母时,有愉悦的脸色很难.孔子认为,如果有什么事情,弟子们替他办理操劳;有酒食,年长的人先吃,这不为孝.真正的孝是不仅干活操劳,还要在父母面前有愉悦的表情.《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气,脸色柔顺谦和,愉快,否则就不是孝子.
《孟子·离娄下》云:“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认为,世俗不孝的有五:四体不勤,懒惰,不赡养父母,这是一不孝;赌博酗酒,不赡养父母,是二不孝也;贪财,偏爱妻子,不赡养父母 ,是三不孝也;放纵耳目之嗜好,并因此给父母带来耻辱,这是四不孝也;逞勇斗殴并危及父母,这是五不孝也.就是懒惰、赌博、酗酒、贪财、贪图享受或者打架斗殴以影响到父母者是不孝之人.反之,勤劳、苦干、廉洁、善良,以奉养父母,当然为之“孝”.
儒家关于家庭伦理的学说,在家庭中以亲父子,以睦夫妇,以友兄弟,使家庭中的成员友家相亲,使家庭稳定幸福.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的家庭伦理学说对家庭和谐的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儒家社会伦理思想对促进社会祥和稳定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会愈加频繁,人际关系也更加重要.儒学中的社会伦理在当今人际交往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将使社会呈现一派祥和的气氛.
《孟子·梁惠王上》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要求人们不仅尊重爱护奉养自己的老人,不仅抚养爱护自己的孩子,而且要把别人的老人,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老人,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护、奉养和抚养,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要让人们在年老时有人奉养,以终天年,年轻的时候,社会提供条件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的爱护下成长,鳏寡孤独的老人及有疾病残疾的,皆能有所养.这虽然是一种社会的理想,但也是人 们对社会道德的要求,是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
《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在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说:他愿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说,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使年老的人过得安逸,朋友对他相信,年少的人也会怀念他.这其实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具体实践和社会效果.
在与人的交往中,儒家认为对待上司,要豁出性命;对待朋友,要讲信用.《论语·学而》云:“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又云:“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生最重要的是待人谨慎讲信用,热爱众生,用亲仁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论语·为政》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就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怎么能行走呢?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人恭敬,言语忠诚有信用,即使在异国他乡,也是可以行得通的;反之,如果言语行动不忠信,不笃敬,虽在自己的家乡故里,也是行不通的.孔子认为,如果想了解某一件事,必须有谦恭的态度.《论语·学而》记载:“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弟子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就很快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和政治,夫子是向人求问的,还是人家主动给他讲的?’子贡说:‘夫子以温和、友善、恭敬、节俭、谦逊而去了解诸侯各国的情况的’”.
《论语·里仁》记载: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认为,在与人的交往方面,要宽恕待人.《论语·卫灵公》云: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在一切问题上,都要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怨恨.
孔子主张,对自己严格要求,如果别人对自己不能理解,也不要去怨恨别人,应以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的看法.《学而》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误会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君子所为吗?“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着急,着急的是我不了解别人.“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有道德的人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去要求别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或不能接受的事情,也不要去强加于别人.孔子把“忠恕”当做终身信用的格言,要宽恕待人,自己不愿做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自己所希望达到的,也要替别人考虑,《颜渊篇》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要成人之美,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则相反.“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凡自己希望成就的事业,也帮助别人成就,凡自己希望达到的事情,也帮助别人达到.
《子罕》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已见,唯我独是.但君子要坚持真理,择善而从之.《卫灵公》云:“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孔子在社会道德方面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表现出对家庭、社会、父母、朋友等各方面强烈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