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9:20:32

教学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教学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教学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向实践转化,也就是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同时也是理论接受检验、修正和进一步丰富发展.这几者是统一的过程,实质上它们是一回事.比起从实践向理论转化而言,这个从理论向实践转化是意义更加伟大的飞跃.因为不经转化为实践,则理论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再好的理论如不经转化是回不到实践的.教学论工作者对这一点体会是深切的.许多具有实践性和适度超前性的教学理论,由于这个转化环节没有解决好,以致未能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和进一步发展,更有甚者因此而怀疑到这些教学理论本身不好.我们认为,在教学领域,所谓“理论脱离实际”的议论,相当一部分是由此而生的.所以,当哲学工作者提出这个转化环节研究薄弱、应该注意和加强研究的时候,就引起了教学论工作者极大的兴趣,愿意而且一定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那么,这个转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显然,像魔术师变魔术那样是不行的;像黑格尔那样在纯思辨中进行也是荒谬的.我们借助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初步获得一些线索.1.理论要“掌握群众”理论要回到实践,首先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要使这个理论为人所掌握,为群众所掌握.某种教学理论要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靠广大教师以及教学管理工作者,学习、理解、掌握这种教学理论.如果没有这一条,那么,再好的教学理论也永远只是理论,不会回到实践,不能指导实践,永远脱离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理论是不是脱离实践,这个主动权和决定权,操在教学实践者手里.在现实中,既可以看到教学理论本身有问题从而脱离教学实践;也可以看到有些理论脱离实际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没有很好地学习、理解、掌握相应的教学理论.这是不能否认的,把理论脱离实际的责任一味地或完全地归诸教学理论,是不合事实的,不公正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在这里的责任是,除了尽量使理论具有科学性而外,还要对理论多做传播工作,特别是通俗化的工作,以便广大教师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2.要经历几个环节广大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有所学习、理解和掌握,这还不等于自然而然地会回到实践,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在有关的研究中,对此概括和表述不尽相同,约有以下几种说法.两阶段说.①以思维为主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目的、模式、计划、决心);②以行动为主的行动过程(试验、推广).三阶段说.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①理论、目的的提出和计划、方案的制定;②计划、方案的实施;③实践的结果.另一种说法:①实践目的;②制定实现实践目标的具体方案;③典型试验.四阶段说.①提出目标;②制定方案;③选择方法;④分析结果.这些划分和描述,从不同角度着眼,各有优越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全面地认识问题.在教学领域,一般常见的过程大体是:①提出教学目的;②制定教学方案;③展开教学活动;④分析教学结果.大而言之,中小学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前前后后的全过程是这样;小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前前后后的情况也是这样.展开一些说,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教学基本理论而制定的.这些理论是教学目的的前提,没有这些理论就提不出这种目的;可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提出教学目的,那么这些理论即使再好也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因为目的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动力.所以广大教师必须把学习、理解、掌握的某些理论与当前现实情况结合,经过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教学实践目的.这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第一步.停留于教学目的这一步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具体化为行动方案、计划,或观念模型、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上怎样互相交错配置.每位教师上课都要写和会写教案,就是做的这一步工作.教学的方案、计划或模型、模式,是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结合点.教学科学的追求之一,从实践这一头来说,就是希望教师们的教案日益具有理论自觉性、科学性;而从理论这一头来说,就是希望书本上的东西能真正变成教师们的教案.但是,到此为止,还没有超出思想、认识、精神范畴,还未真正回到实践,所以第三步是要将教案付诸行动、活动、实施.一方面坚持实施所设定的目的和既定方案;另一方面排除各种无关或不利因素的干扰.这才算真正回到了实践.不过,教学实践也和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一样,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也不只是形体动作或物质变换活动,而是寓有理性和社会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的,所依据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合乎实际、合乎科学,还要视其结果来确定,所以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也是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特别是理论回到实践,不仅为了指导实践,而且还要接受检验,进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理论自身,这就更要经过评价这个环节.3.要重视教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不难理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等等活动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近年来热烈讨论和实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同时也就是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只不过我们一些同志一方面兴高采烈地赞赏和参与教学实验,一方面却又在那里消极议论:教学理论还脱离着实际.而没有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验的兴起和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正在切实地解决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试对国内外任何一个教学实验分析一下,无不体现了理论向实践转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例如,规模很大的自学辅导实验,就是根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理论,学生应该作为教学主体的理论,学生学习具有个别差异的理论等,第一步提出教会学生自己读书以达到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步接着设计特殊教材或自学提纲、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第三步付诸实施.最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进行分析评定.这样,有关的教学理论不仅转化为实际活动,指导教学获得实际效果,而且生成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又例如,我国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实验,根据两种理论,分别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模式.这是大家熟知并称道的.其一,主要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如严谨的结构、形音义之间有规律性的联系等,运用分析的方法,采取识字、阅读、写作分步走的教学结构,于是而有“集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其二,主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利用汉语拼音以克服汉字表音差的弱点,运用综合的方法,采取识字、阅读、写作同步的教学结构,于是而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这两种教学实验实际效果都很好,也都证明各自依据的理论回到了实践,指导了实践.同时,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检验、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理论乃至汉字语言理论.其他,如赞科夫的教学实验,正是他关于教学与发展理论,转化为实践,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布鲁纳的教学实验,包括他亲自在一些实验学校小型实验和60年代初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也正是他的“结构一发现”的理论转化、回到、指导教学实践并受到严格检验的过程.布卢姆的教学实验,则是他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活动;如此等等.他们也都使各自的理论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实即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教学实验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生成,正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正是教学理论转化、回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形式和结果.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近年来教学实验蓬勃发展起来,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应运兴起.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在队伍上也体现了这种结合.就是说,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把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际工作者包括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联系到一起.可以认为,教学实验的兴起和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使传统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发生了一个大变化.我们应该及时地觉察到这种变化,及时把握这种变化,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这种变化不仅使理论向实践转化这一飞跃过程具体化了(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这一方面);而且对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过程,也加深了理解.对于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路线,不能误解为:从头做起,走着瞧,等待自然的恩赐;而理论先行,进行教学实验,生成教学模式,进而上升为理论,乃是有效的途径.4.要全面看问题,防止简单化对于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问题,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说具体化一些了,但严格讲还是简单化了的.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提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具有间接性,不是直接实现的.例如,要通过人,借助物质力量,要经过几个环节,采取一定的形式;等等.这从上边的叙述中已经看到了.第二,间接性还表现出层次性.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一种链条或阶梯的形态.苏联赞科夫等人在其《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合乎事实.他们说:从实践、实验基础上产生的教学论原则,“以后会离开教师现实日常活动、每个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科内容的程度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等等,而发挥指导调节作用,那时,以产生直接效能为特征的教学法,便在其推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具体指导教师的工作.实验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其教学论原则,就是靠教学法才得以在教师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得到贯彻.”这就是说,理论一旦产生就“离开”了实践;它再回到实践和指导实践,要途经教学法这个中间层次的学科.其实按照我们在本文开始所讲,中间学科还更多.它们与实践之间“离开”的程度和“结合”的路线、方法各不一样,显出很多的层次.如果我们不建立起层次性概念,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看成一次到位的事,对于不同的学科等量齐观,那就未免简单化了.第三,整体性.这在前边论述时暂且搁置和舍弃了未谈,因为它是一个总的问题,需要集中讨论.所谓整体性,就是教学理论向实践转化,虽然一般可以说具体的某一理论指导了实践,但严格讲这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是把它从整体中抽出来孤立静止地加以考察的.事实上,没有什么某一孤立的教学理论单独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是已有的理论的全部总和起作用的,并且呈现出一条历史长河.例如,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通过实验、指导实践,一方面可以说五大原则是主要的具体的起作用的理论,但另方面又应当说是纵横多学科历史成果的总和在起作用,而且也只是无尽之流中截取的一段.又例如,我国上海青浦县的数学大面积提高质量的教学实验,总结出四条基本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这固然是相当好的抽象概括,也突出了重点.但如果更仔细地看一看,我们认为这是在中外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总和中突出了某些固有的成分,添加了某些新的成分,主要是加强了探索、活动、情感、反馈、回授等因素,从而引起了指导理论整体的改组和质的变化.正是这种理论的整体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不单是某几条脱离整体的原理径直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理论指导实践是整体效应或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效应.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只是在极有限的范围极个别的问题上,可以相对地看到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因果联系.我们在一个时期中曾对此有所误所谓“学一点,用一点”“用什么,学什么”“现学现用”“学了就用”……大家都知道,林彪把这些说法发展到极端.这从哲学认识论来说,就是经验主义,甚至是白板论.它既否定了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也曲解了实践的真正含义.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实践是社会历史实践,只包括而不局限于个体、当前的实践.而所谓的理论,其产生和发挥作用,也决离不开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总和.最后,我们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学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上面论述时暂时撇开了的.这就是说,上面的分析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的,而未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特别是未涉及价值观.列宁曾经指出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学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遇到反驳的.”现实中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围着升学考试转,极大地阻碍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教学实验遇到极大的困难,在临毕业的班级(高三、初三)几乎无法进行.即使是最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策略技术,只要和升学考试不合拍,都只会搁置一边.因此,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包括正确的社会动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综上所述,教学领域“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的确正在受到重视和较认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这个问题的实质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同时,具体地探讨向实践转化的各种条件和运行机制.这就比停留于一般议论、批评和号召,前进了一步.但是必须看到,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毕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上所说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只是其中具体化形式化的一途.事实上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要广泛、深刻得无比,并不能都具体化、形式化.所以还要继续研究下去.无疑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